【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
——纪念《古史辨》出版80周年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09-09 | 点击数:42148
 

  在顾颉刚古史观和古史系统的建立中,禹的性质(最早是天神还是人王)、地位(尧舜禹的顺序和系统)和禹的神话是一个很有典型性的个案,解决了禹的性质、地位等问题,也就证明他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是成立的了。他说:“我以为自西周以至春秋初年,那时人对于古代原没有悠久的推测。《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说,‘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又说,‘阙初生民,时维姜嫄’。可见他们只是把本民族形成时的人作为始祖,并没有很远的始祖存在他们的意想之中。他们只是认定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始祖,并没有许多民族公认的始祖。但他们在氏族之外,还有一个‘禹’。《商颂•长发》说:‘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帝立子生商。’禹的见于载籍以此为最古。……看这诗的意义,似乎在洪水芒芒之中,上帝叫禹下来布土,而后建国。然则禹是上帝派下来的神,不是人。”  他又写道:

  就现存的最早的材料看,禹确是一个富于神性的人物,他的故事也因各地的崇奉而传布得很远。至于我们现在所以知道他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乃是由于他的神话性的故事经过了一番历史的安排以后的种种记载而来。我们只要把《诗经》和彝器铭辞的话放在一边,把战国诸子和史书的话放在另一边,比较看着,自可明白这些历史性质的故事乃是后起的。所以我说禹由神变人是顺着传说的次序说的;刘(棪藜)、冯(友兰)先生说禹由人变神,乃是先承认了后起的传说而更把它解释以前的传说的。更有一层,在实际上无论禹是人是神,但在那时人的心目中则他确是一个神性的人物。 

  尽管在论争辩驳中,有人曾讥笑顾颉刚把禹说成是一条虫,但在今天的我们来看,廓清禹的渊源和性质,把禹认定是商族最古的天神,从后起的周族起才把他认作是最古的人王,至于黄帝、尧舜等,无论商族还是周族,都还一概不知道有这些神话先祖的存在(至少是载籍上还没见踪迹)呢。他对禹最早是上帝派下来的天神、后来逐渐变成了人的论断,对禹的职责是陈山(甸山)与铺土(敷土),禹是南方民族的神话中的人物等论断,即对禹的“演进史”的全程描绘,是进化论在中国古史和神话研究上的一个胜利。

  尧舜的出现,晚于禹,见于战国时人的《尚书》中的《尧典》和《皋陶谟》。“《诗经》中有若干禹,但尧、舜不曾一见。《尚书》中除了后出的《尧典》、《皋陶谟》,有若干禹,但尧、舜也不曾一见。故尧、舜、禹的传说,禹先起,尧、舜后起,是无疑义的。……尧、舜的传说本来与治水毫没干系,《论语》上如此,《楚辞》上也是如此。自从禹做了他们的臣子之后,于是他们不得不与治水发生关系了。但治水原是禹的大功,口碑载道,尧、舜夺不得的;没有法想,只得请尧做了一时的矇目+董,由他任鲧治水;等到‘九年,绩用弗成’,尧没有办法,就做了尧、舜交替的关键,并为舜举禹的地步。如此,禹的功绩既没有减损,而尧举了舜,舜举了禹,成就了这件事,尧、舜也很有间接的功勋,治水的事是他们三人合作的成绩了。” 换句话说,“禹是西周中期起来的,尧舜是春秋后期起来的,他们本来没有关系,他们的关系是起于禅让之说上;禅让之说乃是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在想象中构成的乌托邦。”  他还了禹一个本来面貌,把混乱矛盾的尧舜禹的关系给理清楚了,把他们的地位摆正了。

  遵照“层累”说来分析古史上其他的古帝王,顾颉刚认为,如黄帝、神农、庖牺、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以及盘古等,其出现的时间,比起尧舜禹来,则更晚,时间大约在战国至西汉间,可是他们都“譬如积薪,后来居上”,在古史上的地位一个比一个更居前,与神话相对照,则“恰是一个反背”。 “古人心中原无史实与神话的区别,到汉以后始分了开来。因为历来学者不注意神话,所以史实至今有系统的记载,而神话在记载上就崭然中绝。(在实际上,当然至今没有间断过……)”  经过他的疑古辨伪,追根溯源,初步廓清了古史与神话混淆、人神杂糅的混乱局面,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古史与神话的系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上一条: ·[刘锡诚]茅盾与中国神话学(下)
下一条: ·[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朱自清
   相关链接
·[李小玲]从“历史演进法”看胡适小说考证中的民俗学学术偏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