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清明,一个美丽的名字,一出春天的时间仪式,一段承平盛世的历史记忆。
       我们在清明慎终追远,在和煦的春风中拥抱自然。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清明,一个纯粹春天的节日,正是阳气日渐升腾的日子。尽情地享受这大好春光,才是最高的天人和谐。可是,弱国无清明。面对春天,国人却只能跪在祖宗墓前哭泣,不由得我们不感叹清明之和谐、昌盛与否,实乃折射着国道之盛衰……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日渐崛起,民族危机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众需要休养生息。当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我们更应催护新生。欣逢盛世,我们更有理由张开双臂享受这春天的清明。 ──摘编自施爱东相关文章


 

·[施爱东]清明节:拥抱自然的春天仪式
·[萧放]慎终追远,珍重生命
·萧放: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周星]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
·[毛巧晖]微信时代清明节
·[侯仰军]孝在清明
·[张海岚 田兆元]非遗运动下的高校清明
·[萧放]清明,让我们接过火种
·[张勃]清明节传说:小故事传递大道理
·山东省民俗学会推出“弘扬文化 拥抱春天”系列活动
·两岸学者共论中华文化礼俗传承
·[萧放]清明常在,民族不老
·[施爱东]梨花风起正清明
·[马知遥]行走在晋豫大地上
·[肖永明]清明祭祀文化散论
·[张勃]感恩情怀、生命意识与应时精神: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葛剑雄]清明节传统的变与不变
·[李康宁]今天又该如何面对清明节
·[江玉祥]细雨纷纷话清明
共77条 列出第1到第20条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第1/4页 转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