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4 | 点击数:48614
 

  [26] 黄文山:《中国古代社会的图腾文化》,《黄文山学术论丛》,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59年,第257、266-267页。

  [27] 黄文山:《中国古代社会的图腾文化》,《黄文山学术论丛》,第268-269页。

  [28] 黄文山:《中国古代社会的图腾文化》,《黄文山学术论丛》,第268页。

  [29] 卫聚贤:《古史研究》第三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221页。

  [30] 黄文山:《中国古代社会的图腾文化》,《黄文山学术论丛》,第282页。

  [31] 姜亮夫:《姜亮夫全集》第17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页。

  [32] 姜亮夫:《古史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260-266页。

  [33] 姜亮夫:《古史学论文集》,第256页。

  [34] 章乃器:《民族的出路》,《章乃器论文选》,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第89页。

  [35] 王朝佑:《中国灭亡论》,天津:东和印刷局,1934年,第26页。

  [36] 摩勒、德斐(A. Moret & G. Davy)著,陈建民译:《近东古代史》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5页。

  [37] 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48、49页。

  [38] 林惠祥:《中国民族史》上册,第39页。

  [39] 杨堃:《家族演化之理论(1)》,《清华学报》,1934年第3期,第651-652页。

  [40] 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北京:人文书店,1934年,第121、130页。

  [41] 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第125、126、121-122页。

  [42] 钟道铭:《中国古代氏族社会之研究》,《东方杂志》,第31卷第1号,1934年1月1日,第164页。

  [43] 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上海:开明书店,1949年,第83页。据李伯玄“初稿序”,此书应当初刊于1940年。

  [44] 李则纲:《始祖诞生与图腾》,第164、36、77-80页。

  [45] 李则纲:《社与图腾》,《东方杂志》,第32卷第13号,1935年7月1日,第220页。

  [46] 李则纲:《社与图腾》,《东方杂志》,第32卷第13号,第234、222页。

  [47] 岑家梧:《图腾艺术史》,第146页。

  [48] 岑家梧:《图腾艺术史》,第155-156页。

  [49] 陈钟凡:《图腾艺术史序》,燕京大学考古学社《考古》第4期,1936年,第320-321页。

  [50] 该书日文版出版时间是1937年1月,中文版出版时间是1937年6月,间隔只差5个月。

  [51] 佐野袈裟美著,刘惠之、刘希宁译:《中国历史教程》,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7年,第63页。

  [52] 卫聚贤:《古史研究》第三册,第237、219-238页。

  [53] 卫聚贤:《古史研究》第三册,第229、231页。

  [54] 岑家梧:《西南民族文化论丛》,第209-210页。

  [55] 罗维著,吕叔湘译:《初民社会》,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71-173页。

  [56] 钟道铭:《中国古代氏族社会之研究》,《东方杂志》第31卷第1号,第161页。

  [57] 荆三林:《史前中国》上册,西安:国立西北大学历史系,1947年,第158页。

  [58] 洪尊元:《中国之前途》,香港:时代书店,1940年,第40页。

  [59] 孙文:《三民主义》,上海:中央图书局,1927年,第1-2页。

  [60] 闻一多:《五四历史座谈》,《闻一多全集》第三册,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己第8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毛巧晖]章太炎的民间文学理念
下一条: ·[陈怀宇]赫尔德与周作人——民俗学与民族性
   相关链接
·[闫德亮]早期民族融合与古代神话定型·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
·[施爱东]龙图腾的终结·[王纪潮]图腾的幻象
·[曲风]图腾:古代神话还是现代神话?·[王霄冰]图腾主义的终结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