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4 | 点击数:48613
 

  被忽视的龙图腾

  作为著名诗人,闻一多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并不为当时学界所重。刊载《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的《人文科学学报》,是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学者自组的社团刊物,社会影响并不大。岑家梧的《中国民族的图腾制度及其研究史略》(1949年)只在附录“图腾研究书目”中列及《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正文则一字未提。

  1944年出版的翦伯赞《中国史纲》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自传说中之‘伏羲氏’时代以至‘夏代’,皆有图腾信仰之存在。”翦氏部分地继承了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的观点,如承认“属于‘伏羲氏’的十一个氏族,皆以‘龙’为图腾”,但否认了吕振羽“神农氏即神龙氏”的观点,认为“传说中谓‘神农氏’所属的五个氏族,皆以‘火’为图腾”[86]。翦著罗列的上古图腾主要有黄帝氏的云图腾、炎帝氏的火图腾、共工氏的水图腾、大皞氏的龙图腾、少皞氏的鸟图腾,其中黄帝氏之族下又分云、熊、貔、貅、貙、虎、雕、鹖、雁、鸢等等,如此一一罗列下来,有名称的图腾数目即多达96个。其中伏羲氏的龙图腾共占据11个席位,约为总图腾数的1/9,分别是飞龙、潜龙、居龙、降龙、土龙、水龙、青龙、赤龙、白龙、黑龙、黄龙。

  1945年,马元材《秦史纲要》称:“女修吞玄鸟而生大业,而大廉又为鸟俗氏,可见秦民族是以玄鸟为图腾的。玄是黑色,故舜赐大费以皂游,皂亦黑色,游就是画有图腾的旗帜。”[87]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则说:“传说中的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的时代,是中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在这时代的姓氏名称,据传说式的记载,几于全部采用生物的名称,如所谓黄帝的先族有蟜氏,黄帝少典之族有熊氏,神农先族神龙氏,舜之先族穷蝉氏,牛蟜氏,尧之先族有骀氏,契之先族有蛾氏,夏之先族牛蟜氏。”[88]

  郭沫若在始版于1945年的《青铜时代》中,将殷人的图腾断为猩猩,理由是:“殷人的帝就是‘高祖夔’,夔字本来是动物的名称。《说文》说:‘夔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母猴一称弥猴,又一称沐猴,大约就是猩猩(orang utan)。殷人称这种动物为他们的‘高祖’,可见得这种动物在初一定是殷人的图腾。”[89]

  通过学术史的梳理,我们看到闻一多的龙图腾在当时的图腾学界并没有引起明显的反响。多数图腾学者并未接受甚至未能读到闻一多的观点,他们依旧在漫无边际的“泛图腾”中摸索着,而不是如一些当代图腾学者所想像的“六十多年来,闻一多教授的龙图腾理论在大陆广有影响”[90]。《伏羲考》被抬成学术经典,是1980年代以后的事。

  图腾本是一个人类学的概念,可是,中国图腾的生产者,多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中国现代学术正处于邯郸学步的阶段,许多学者依然使用“意会”的传统方式来习得西方的新理论新概念,难免囫囵吞枣消化不良,抓住一点就可随意发挥,以至于无事无物不图腾。

  人类学家岑家梧早在1937就曾撰文批评“氏族图腾”这种概念:“原始社会中图腾制度崩溃后,继续而来之氏族制,就有许多图腾文化转形变质而构成氏族制之文化。此种转形变质的图腾文化,若不详加考察其异同,当我们划分社会发展阶段时,至易陷入重大的错误。向来有所谓‘氏族图腾’一社会进化阶段的名称出现,就表现学者处理图腾问题的混乱。”[91]遗憾的是,这类学术批评既未能激发学术对话,也没有对其他学者的研究进路起到什么警示作用,因此也无所谓对错。

  “由于中国学术界从一开始就缺乏对于图腾学说的全面而透彻的理解和领受,后继者对西方现代人类学关于图腾学说的理论反思缺乏了解,图腾理论早已流为一种浮泛浅薄的陈词滥调。”[92]意会和滥用图腾概念的现象始终伴随着中国的图腾研究史。比如岑仲勉仅仅依据“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后稷”之寥寥数字,就敢断定“足迹者属于自然力之周代图腾也”[93],作者不仅预设了周代尚处于图腾社会,而且预设了足迹可以作为图腾使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毛巧晖]章太炎的民间文学理念
下一条: ·[陈怀宇]赫尔德与周作人——民俗学与民族性
   相关链接
·[闫德亮]早期民族融合与古代神话定型·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
·[施爱东]龙图腾的终结·[王纪潮]图腾的幻象
·[曲风]图腾:古代神话还是现代神话?·[王霄冰]图腾主义的终结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