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施爱东]欧洲变色镜中的中国龙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4 | 点击数:20749
 

  中国所遭受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引起西方漫画家的丝毫同情,在西方的各种宣传文字中,中国的屡战屡败总是与满大人的顽固保守和自大狂妄相提并论的,因而中国的遭遇只是令人显得滑稽可笑。“总体上,19世纪的中国渐渐被西方人看作是劣等民族、牺牲品和臣民、可以获取利润的源泉、蔑视和可怜的对象。”(《美国的中国形象》)

  征服龙与征服东方、征服异教徒,三者之间几乎是一体的。早在1834年,郭士立就曾公开声称:“龙应该被废黜,基督应该成为这个辽阔帝国上唯一受到崇拜的王。我热切地希望我们伟大的主用他万能的手将中国从撒旦的奴役中尽快解救出来。”

  1880年代以来,俄国、美国、英国、德国的一些种族主义分子都曾先后抛出过所谓的“黄祸论”。以《复仇者》(1900)为代表,欧美各国都生产了大量针对庚子事变的屠龙漫画。“复仇者”是一位翅膀上写着“文明”的天使,“黄祸”是一条中国龙。画面上,手持长矛的天使正模拟“圣乔治屠龙”的经典场景,击杀象征落后势力的中国恶龙。

  这场所谓的远东战争结束之后,法德两国发行了大量纪念明信片。德国明信片《列强征服中国》中,列强士兵全都被画成了圣乔治的模样,个个骑白马,着锦衣,脚裹护甲,手执长矛,招招刺在巨龙身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谈西王母形象的历时变迁与层累造史的减法问题
下一条: ·[汪悦进]如何升仙?马王堆棺绘与帛画新解
   相关链接
·[尹一航]晋北“三大王传说”古今演变·[叶源欣]《搜神记》中龙形象的继承与重构
·[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
·[许平山 潘瑞春 余琴]传统陕北秧歌中的阳图类别及其历史文化考论·[徐胜男]茅山华阳洞“小儿化龙”传说佛教文化内涵论析
·[徐金龙 张晓雨]跨媒介叙事:《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的故事世界建构·[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
·[王丹 范继武]龙船会蕴含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陶坤]暴力与秩序:我国西南炸龙民俗仪式的文化逻辑与生存智慧
·[刘雅琼]民俗叙事视域下传说与地方社会的互构研究·[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
·[解欣怡]共创“我们的节日”:杭州青山村端午游龙会的民俗化路径与启示·[焦雅馨]晋南乡村龙王信俗的文化认同研究
·[关志和 李明政 关伟铭]“ 同源异脉”中探索非遗门类的“俗”与”舞”:“ 香山醉龙”再认识·[高忠严 王彦龙]象征与破坏:晋中农耕区民众的除雹仪式与信仰实践
·[杜小钰]石臼湖舞龙非遗的活态传承与长江文化精神特质研究·[董秀团 杨识余]以菌为生:大理石龙村民的松茸日常与关系生产
·[陈慢慢]刘累御龙故事与汉政权正统性建构·[陈佳慧]地方传说的层级化策略表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