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中秋法定假日:民俗回归的本义
  作者:林世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4 | 点击数:13916
 

  中秋假期可以增添新习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千百年来,月亮总能让人诗意盎然。而中秋佳节白玉盘般的月亮,更能引起人们遐思。

  记者了解到,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在北京胡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王作楫告诉记者,一到中秋节,老北京家家都要祭拜月神。案上要摆桃子和石榴,意喻: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还要摆栗子和柿子,意为“利市”,这是经商的人最喜欢的。上面还要撒上桂圆,贵在团圆。柿子和苹果摆在一起,谐音为“事事平安”。

  在王作楫的记忆中,除了拜月,老北京还赏月和玩月。玩月分“文玩”和“武玩”。所谓“文玩”就是吟诗作画。“现在可能很多人做不到,逛逛灯展,猜猜灯谜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武玩,则是到湖边、郊区看月光投在水面的影子,高兴了,捡起石子儿扔进去,看着水中月随着涟漪一圈圈散开。

  为什么人们对月亮有如此深厚的情感?王作楫分析,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月亮里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人、动物、植物都齐了,它是有生命的、和谐的。“这积淀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代表人们一种美好的追求。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是沿袭了老百姓的一种期盼。”

  萧放认为,现代要完全保留古代的习俗很难,但至少中秋节可以看看月亮。“城市生活太喧嚣了,看看月亮可以纯净自己的心灵。”他建议,中秋假期可以增添新的习俗内容,如在城市开展社区赏月茶会,融洽社区邻里关系;举办赏月游园活动与大型灯会、诗会、露天歌舞晚会等,增强节俗的娱乐性、趣味性;农村则可沿袭传统的丰收庆祝方式,表达民众欢庆丰收的喜悦。

  今年8月31日,郑州市一位诗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首题为《仲秋,让我们仰望月亮》的诗歌,倡议中秋节城市关闭景观灯,让市民仰望月亮:这一轮我们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端详的月亮/多像我们好久没有见面的老家的亲爹亲娘……让我们走出户外去看月亮/月亮无言地挂在天上/我们无言地坐在草地上/请市长熄灭公共场合的所有灯光/让甘露般的月光洒在我们的心上……

  这首诗歌发出的倡议,短短三小时内就引来众多网友跟帖。在一家报社工作的何小姐说:“真的很久没有仰望月亮了,小时候在南方老家的小镇上,月亮又圆又大,我们小孩老追着月亮跑,却怎么也追不上它。想起来特别温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正义网 2008年09月1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山东民俗专家:中秋拜月是女性专利始于明代
下一条: ·民俗学家呼吁:别让中秋节沦为“月饼节”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4月29日)·“民俗文物与博物馆收藏”专题研讨会征稿启事
·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
·[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民俗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