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中秋法定假日:民俗回归的本义
  作者:林世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4 | 点击数:12439
 

        从“月饼大战”到“节日腐败”

  今年中秋节是法定节假日,“月饼大战”硝烟更浓。

  记者居住的小区电梯里,不知何时贴出月饼广告;到超市购物,专门辟出的月饼专卖区让人眼花缭乱。商家更是不甘寂寞,推出咖啡味和冰淇淋等各色新式月饼……真是“未闻楼梯响,已见人下来”。

  除了超市促销、连锁店经营、代理商供货等传统销售渠道外,月饼销售的战火也蔓延到了互联网上。记者在一家月饼销售网站看到,网站上不仅贴有月饼精美的样图,同时有月饼的配料以及月饼品名由来的详尽介绍,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中秋节的内涵是团圆,希望不要变成月饼大战。”今年9月4日,民俗专家聚集在北京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他们对硝烟四起的“月饼大战”表示忧虑。

  萧放说,中秋送礼自古有之,人们互赠月饼,表达一种朴素的情感。“但现在的月饼被异化了,有的过度包装,有的里面装着金条、手表,这些东西已经脱离了民俗,变成利益交换,有的已经构成行贿和受贿。这是恶俗,是对节日的伤害!”

  他呼吁,中秋送礼应该回归人与人之间纯净的关系。“送的礼物有象征意义就可以了,不在于是否贵重。”

  但时下似乎很难看到民俗回归本义的曙光。记者一位在京做生意的老乡,早就盘算着给自己的客户送中秋礼物了。选来选去,觉得还是月饼送起来比较自然。“过节嘛,送个月饼顺理成章。”他到商场买了十多盒月饼,每盒2000多元。“光月饼值几个钱哪,关键是里面有一些附属的东西。”

  他打开饼盒,记者看到,月饼盒分两层,上层是八个精致的小月饼,看似平常。但盒子第二层暗藏玄机,放着一条金项链。“估计怎么也得值千把元。没办法,现在生意很难做,一个工程招标排队的人就有好几十家,平时不下工夫不行。”

  而在一家企业工作的于先生告诉记者,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他们必定要和相关部门“联络感情”。“以前中秋节一般送月饼,但月饼一般人都不吃,很浪费,而且送起来太显眼,收的人比较忌讳。”于是他们改送代币券。“从几万元到几百元,面值不等,虽然国家明文禁止,但很多商场和超市私下都在卖,有的商贸公司也做这个。”

  “就我本人来说,我很反感这样做,但没办法,已经形成了社会风气。平时不烧点香,到时‘佛’随便给你找个碴儿,都够你受了。”于先生叹气。

  “节日腐败是我国职务犯罪的特点,逢年过节成了官员收受贿赂的高发期,不能不引起重视。”北京市检察院一位检察官说。据介绍,节日腐败主要有三种方式:收受贿赂、吃喝玩乐、公费旅游和滥发财物。

  有资料显示,因贪赃枉法而受到法律惩处的贪官,在春节期间收受贿赂的比例占所有案例的31%,而大部分贪官认为在节日里收礼不是受贿。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曾这样为自己辩解:“逢年过节,总会有人前来表示一下心意,这些都是礼尚往来,怎么能认定是受贿呢?”

  这位检察官说,中秋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后,难免会出现一些节日腐败情形。他提醒,官员在节日收受“红包”、礼金时应该意识到,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人情往来,不是“小节问题”,而是利益交换,重则就是职务犯罪。

  有关专家指出,节日腐败只是腐败的一种形式,根治的唯一途径是法治的完善和制度的健全。重要的是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官员财产公开、政府信息行为公开、新闻舆论全程监督等一系列制度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称月节。农历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也叫“仲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的佑护。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八月十五日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

  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直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可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 至晓不绝’。”

  祭月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国人面对中秋皓月,仿佛面对可以倾诉衷肠的密友,任何隐秘的憧憬和期盼都可以向月姑倾吐,希望得到她的护佑。中秋之夜,羞涩的少女期盼月下老人为自己牵红绳;汉族有些地方有“摸秋”“偷”人家瓜菜的有趣节俗,土家族也有,湖南侗族则叫“偷月亮菜”;在台湾,也有未婚少女在中秋夜偷菜的习俗。南京等地区有“走月”的习俗,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都赏心悦目。台湾高山族则在日月潭边,在中秋的月光下玩起“托球舞”的游戏。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多姿多彩,但大家都享受共同的中秋。(来源:检察日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正义网 2008年09月1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山东民俗专家:中秋拜月是女性专利始于明代
下一条: ·民俗学家呼吁:别让中秋节沦为“月饼节”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