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物”与民俗学史叙述
——围绕两个关键词的考察
余玮
摘 要:1980年代可视为“民具”与“民具研究”在中国民俗学界被引介和初步接受的阶段。王汝澜在1980年代初期两次访日后,发表了与日本民具研究相关的译文与介绍。1991年出版的《中外民俗学词典》收录“民具”和“民具民俗学”两条目,表明当时此一领域已在中国民俗学界获得一定认知与认可。“物质民俗”一词是在后藤兴善《民俗学入门》出版(1984年)后引入中国民俗学界,并在陶立璠《民俗学概论》出版(1987年)后被认知,经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1998年)得以普及。此外,美国民俗学界自1960年代开始出现的由“民俗”到“民众生活”这一转向反映在布鲁范德的教科书中,“民众生活”研究中的“Material Folk Traditions”部分,在李扬的1993年译本里被涵括在“物质民间传统”和“物质民俗”二词中。2002年,王娟在参考美国民俗学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民俗学”这一研究取向。通过“民具”、“物质民俗”二词,检视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民俗学对“实物”的关注及研究取向,聚焦于跨国学术交流中承担桥梁作用的研究者们,勾勒了一段中日及中美民俗学界的互动历程。
关键词:物;民俗学史;民具;物质民俗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