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富晓星 张有春]人类学视野中的临终关怀
  作者:富晓星 张有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19 | 点击数:15509
 
  
注释:
①临终是生命过程即将终结阶段。临终者指诊断明确,估计生命期仅10个月左右的患者。引自余静、刘小国《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与展望》,《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第3期。
②李向东主编:《护理与临终关怀》,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③1988年5月,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访问中国,与天津医科大学崔以泰教授合作,并于同年7月成立了“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专门研究机构。该中心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
④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⑤参见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⑥参见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76-277页。
⑦参见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83-84页。
⑧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⑨何翠萍:《比较象征学大师——特纳》,载黄应贵主编《见证与诠释——当代人类学家》,台北正中书局1992年版,第351页。
⑩威廉·亚当斯:《人类学的哲学之根》,黄剑波、李文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1)布莱恩·特纳:《身体问题:社会理论的新近发展》,汪民安译,载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2)王晓鹤:《中国医学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1页。
(13)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14)布莱恩·特纳:《身体问题:社会理论的新近发展》,汪民安译,载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5)(16)(17)(18)福斯特、安德森:《医学人类学》,陈华、黄新美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2、7、59、183页。
(19)地木拉提·奥迈尔:《当代哈萨克族的萨满教信仰——仪式及其变迁》,《中国艾滋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专题·应用人类学国际演讲会暨影视展播》会议论文,2006年。
(20)Levinson.& Ember."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Vol.2,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1996,见Death and Dying辞条,p.313.
(21)全称为Intensive Care Unit,国内称“加强医疗病房”或“重症监护室”,其实质是调动一切软硬件资源对重症病人实施治疗和抢救。
(22)Levinson.& Ember."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Vol.2,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1996,见Death and Dying辞条,pp.314-315.
(23)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97-298页。
(24)Cecil Helman."Culture,Health and Illness:Introduction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Oxford:ButterworthHHeinemann,1994,pp.64-84.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马翀炜 晏雄]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
下一条: ·[张辉]文体即意义?
   相关链接
·[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隋丽 刘玉娟]神圣与世俗之间:杨候村两场葬礼的分析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潘宝]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龙晓添]世代生成式“死亡教育”的展演、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