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顾定国]中国乡村的城镇化进程
  作者:[美] 顾定国 (Gregory Guldin)   译者:潘争艳/译 严小君/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8 | 点击数:13206
 
在云南的峨山县,电视机于20世纪80年代的末期出现在较为繁华的地区,可接收中央一台和二台、云南台、贵州台(经过人造卫星),以及附近的玉溪台。现在,虽然在山区的村庄还没有完全解决电视的接收的问题,但大部分家庭都至少拥有黑白电视机。在云南的瑞丽地区,可接收8个台:中央一台和二台、云南台、贵州台、瑞丽新闻、卫视中文台、卫视英文台和地方的德宏电视台。地方人们喜欢收看德宏电视台,是因为它采用了当地少数民族傣族和景颇族的语言。虽然卫星电视台还没有利用,年轻人喜欢收看用普通话转播的香港电视台的节目。缅甸人也可以收看到这些中国的节目,但缅甸人的电视信号在这个地区却很微弱。
在中国的边境地区接收到的信息明显比其他地方要多。通过BBC、美国之音、收音机、电视机的播放,和个人的走访这些形式,都使人们更广泛地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在瑞丽,40%的当地人与缅甸人有亲戚关系,经常相互进行沟通,扩大视野。在广东,香港是通向外界的一个窗口,在福建,则是台湾。经济特区受到外部信息的冲击,特殊的政策使他们可以买到在内地的其他地方的人们无法得到的外语报纸。我们也看到,香港电视是大部分珠江三角洲的人们甚至广东之外的人们都会选择的媒体;香港电视的粤语和生动的节目使它在新闻和娱乐方面备受青睐(Guldin,1992b:168~171)。
台湾的信号被金门增大和转播,民族主义者对信息设障碍,但是至今只有一个台湾的频道受到这种待遇。福建人不像广东附近的人的选择那样,他们收看台湾电视台。沿着福建沿海,人们表示比起中国的电视来说他们更喜欢收看台湾电视。这是因为语言的兼容性(闽南语),还有肥皂剧和功夫片(武打片)是台湾电视的主要内容。年长的电视观众特别喜欢乡村的歌剧,这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大陆都相似。
地方性的共产党官员通常不关心来自外界的这些“精神上的腐化”的潜在性。在香港还没有回归中国的1997年7月之前,广东的干部习惯于夸赞香港电视的反毒品、反腐败、反犯罪的信息。福建南靖地区的一位党委书记告诉我们:“我们不担心台湾的影响,我们在这里很安全。但是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要对外界开放。”广东东莞的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不管怎样,在香港的各种竞争下,现在中国的节目是在发展的。珠江台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它与香港台的差距较之以前越来越小。”
1995年开始,因特网开始进入中国,建立了四个因特网独立的终端。订阅和使用都迅猛增长,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爆长了1500%。虽然因特网最初只为研究员、政府和军事资源服务,但现在开始对商贸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在1999年,有8.9百万人上网,政府不得不建设防火墙和御用其他办法来控制所浏览的内容(Bureau,2000)。然而,在占大多数的城镇和乡村,网络直到20世纪末都没有被引入他们的生活。
货物、资金、人员和信息的空前的流动已经在过去的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没有离开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的迁徙的机动性。这许多的农民,他们准备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做些什么呢?我们会在后面阐述。
 
注释:
①原文为高要县在广州西北边,但是实际上高要在广州的南边。
②香港于1997年的7月1日主权回归中国,接着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主权回归中国。
③其中的一些费用的增长是因为通货膨胀,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1995年,通货膨胀率大约为22%~15%,在1996年几乎是9%。
④在1999年,走访了某些城镇最穷的地区, 在四川的彝族少数民族地区确定了这种模式。在那里,几乎没有得到发展,几乎只是干部订阅。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那几年里,也可以见到个人订阅报纸了。
⑤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电视收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央电视台分成各个专业的频道。中央一台是对官员和新闻的主要的频道,中央二台集中了连续的、生动的事情,中央三台主要是娱乐。在2000年,中央电视台有了进一步的扩展,成为9个专业的频道,在2000年的12月开始了包括有全英文的和全天候的频道列表的频道。
 
参考文献:
[1]K.Chan 1998.“Zhongguo Dalu Jinqi Renkou Qianyi Liudongde Yingxiang Ji Zhengce Tantao,”[M].Renkou Xuekan:19:33—52.
[2]Gulding,Gregory.1992,“Urbanizing China:Some Startling Conclusions” In Gregory Guldin,ed.,[M].Urbanizing China.Westport,CT:Greewood Press.
(本文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第20~26,46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华林]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下一条: ·[周启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理论及其生成语境
   相关链接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黄元韬]乡愁视角下的农民工个人叙事研究
·[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
·[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李旭昕]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神话资源转化
·[林德山]文化转向与叙事嬗变:日照农民画的迁衍与再生产·[潘鲁生]城镇化进程中民艺调研的路径与方法
·[马光亭]从农时趋于工时:现代农民的时间与生活·[李渊源]1958—1983中国乡村社会婚姻礼俗变迁探微
·[王晓涛 朱吏]中国农民画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廖榕光]古代农民“报岁”风俗遗存
·[兰玲 李文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习近平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张勃]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 “中国农民丰收节”今秋来临
·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李明洁]你也许不知道上海西郊农民画,然而在全国各地农民画里,它却是非常特别的一种
·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郑土有]三种力量的互动:中国农民画艺术的生成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