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鞠熙]身体、家庭与超越:凡女得道故事的中法比较
  作者:鞠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7 | 点击数:7736
 

      三 中法两国故事中的身体、超越与家庭观念

      1、身体

      妙善与女圣徒克里斯汀的相似是多方面的,例如她们都以不愿结婚为反抗的第一步,她们都遭受来自父亲的惩罚与折磨,父亲都想要杀死她们,而她们也都割下了自己的血肉还给父亲,最后,她们失去身体而实现超越。但是两个故事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女性所遭受的磨难的性质。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女神故事中,来自父亲的惩罚有身体毁灭的意味,在妙善,是被父亲烧死,在千花,是被赶出家乡(或自愿被放逐)。但是和法国女圣徒的殉道过程相比,这种毁灭身体的程度只能算是象征性的。13个殉道女圣徒传中,无一不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女性的身体如何遭受残忍的伤害,她们往往从被鞭笞、被示众开始,接着要忍受骨骼的碎裂与血肉的剥离,再次是水火考验,最后被斩首或刺穿心脏而死。法国宗教人类学专家让·皮埃尔·阿尔伯特(Jean Pierre-Albert)大量研究了天主教世界中的女性,他指出,基督教的信徒在追随上帝的过程中总伴随对身体的残忍伤害,一方面,这是因为基督教的核心理念是灵肉二元观,只有剥离凡尘的血肉,才能实现精神的超越;同时另一方面,这也是对耶稣殉难的模仿,耶稣被折磨终被钉上十字架的事迹,是所有信徒心中的永恒原型。但是,女性所遭受的身体痛苦还要远远大过于男性,这是因为,女性身体的养育本能使她们离肉体更近而离灵魂更远,同时,基督教所追求的超越与拯救,正是建立在反对古希腊罗马宗教的基础上,故而“原始”宗教中女性所代表的生殖与丰饶,就更成为女性身体的原罪。为了荡涤这一原罪,女性必须要忍受百倍于男性的身体痛苦,才能摆脱身体的罪恶,实现灵魂的超越。[27]因此,法国女圣徒所遭受的磨难实实在在是“肉体”上的,是每一个器官、每一个关节和每一片血肉都要真实地感受到痛苦。

      通过和法国女圣徒的对比,我们才能理解,虽然中国女神的磨难之路同样有身体毁灭的意味,但这些故事中所要毁灭的,不是具体的“肉体”,而是身体所占据的“位置”。

      妙善故事中,父亲加诸于妙善的磨难大致可分为三类:禁闭与禁食、火烧与斩首。这三类惩罚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都是要将妙善的身体从某一空间中全部抹去:禁闭是剥离妙善在家庭空间中的位置,把她推到世俗生活的对立面——隐居性空间中;火烧是剥离妙善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即不再承认她在社会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承认她有做尼姑的权利,从此妙善即使想隐居而不得;最后的斩首,是剥离妙善在现实空间中的位置,于是妙善进入地狱,并通过救赎鬼魂的过程也实现了自己的救赎。这样一步一步地剥离与放逐,妙善的身体最终超越一切家庭、社会与凡俗而成为神灵。千花的磨难中,这种象征意味更强,无论是宝卷、壁画还是《娘娘分身图》的画卷,都用大量笔墨描摹碧霞元君得道前漫长的行路“过关”过程。一些研究《西游记》的学者已经指出,“行路”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道教的内丹修炼过程[28],但我们同时也不能忽视,千花在路上离家乡越来越远,同时也象征着她的身体离凡俗越来越远,离神圣越来越近。因此,中国女神的身体毁灭,目的在于取消身体在凡俗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而不是肉体本身。

      理解了两种故事对“身体”的不同态度,再回头去读故事,我们会发现,如何对待身体,正是女神们选择宗教的首要原因,也是中法两国民间宗教中的女性观念产生截然分歧的地方。

      中国女神不愿出嫁,原因最常见的是两种,一是追求永生,脱离生老病死(宝卷和文人作品多采取这一说法);二是逃避生育之苦,民间口头文学中,对这一原因说的很直白。例如湖南的《观音菩萨》故事中说,妙善因见嫂子怀孕,身体沉重而不愿结婚。[29]福建的《将军马祖为何不同堂》故事中,说妈祖见母羊生子困难而逃婚。[30]宝卷其实也暗示了这一点。《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中,千花公主解释自己为何不愿出嫁而要修道时,列举的种种苦处,全与怀孕生子有关,如胎血污身、屎尿污水、尿布犯神等。包括杜德桥在内的很多学者已经指出,怀孕生子是中国女性的原罪,正如《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中所说,怀孕生产以及养育后代中的必须行为,却恰恰是女性下地狱的原因。[31]但是与此同时,女性对怀孕生子的抗拒,也由于青春美貌具有很高的价值,而前者正被理解为后者的障碍之一。蒋之奇所作《大悲菩萨传》中,妙善拒绝出嫁的原因,是凡人不能脱离衰老、疾病和死亡,而只有修行才能得到永恒的生命。《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中,千花公主自始至终保持着高度的美貌,一系列苦行也不能降低她容颜的吸引力(乃至磨难中常有“歹人劫色”一出)。不管宗教教义如何,至少在民众心目中,女神之美也在于其身体的美,这在荡涤原罪之外同样构成了对普通女性的吸引力。

      然而法国女圣徒故事却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几乎所有的女圣徒都生来异常美丽,这是她们与中国女神相同的地方。但是不同的是,她们的修行与磨难不是为了保持身体的青春与美,而恰恰是要摧毁它们。描写殉道圣徒时,圣徒传中经常会写到她们身体的腐败,血液的恶臭。更明显的是“赎罪的女圣徒”故事,这类故事往往用大量篇幅描写女性修行前后的身体变化,在信奉上帝之前,她们锦衣玉食、肌肤润泽,引得所有男性如痴如狂;而信奉上帝之后,她们往往在密闭空间中,禁绝衣食,和自己的排泄物与寄生虫生活在一起,形容枯槁、不成人形。但是,恰恰是这种“不成人形”才具有宗教上的价值。阿尔伯特非常精当地指出,在基督教世界中,清洁、秩序与青春,代表了日常生活的价值,而只有颠倒正常人生,才能接近神圣,因此腐烂、恶臭与污秽就代表了神圣。[32]其实更进一步说,这种“凡俗-神圣”的二元对立观,是基督教思维的基本模式,也间接影响了迪尔凯姆等学者思考人类文化的方式。

      2、 超越

      阿尔伯特在研究女圣徒时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即指出男女两性在殉道行为上的不同。男性殉道者被迫害致死,通常是因为他们自愿进行传道,甚至在被捕后仍试图传道,他们的殉道是自我追求的目的,是自我控制的结果,即“求仁得仁”。而女性殉道者却截然不同,她们成为基督徒,是因为她们“天生是基督徒”,她们生来美丽善良,对穷人充满爱心,对肉欲充满鄙视抵触,甚至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基督徒。“纯洁”而不是“智慧”,是她们共同的特征。因此,在面对信仰时,她们是被动的,她们殉道只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纯洁”,而并不是有意追求的结果。[33]

      如果说欧洲女圣徒的“成圣”之路是被动的,是保持纯洁所付出的代价,那么中国女神的“成神”之路则是主动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离开家庭,自愿修行。

      正如前所说,欧洲女圣徒的超越方式,是在痛苦中剥离肉体,以实现精神的飞升。这个过程是被动承受的。而妙善和千花的修行之路则截然不同,她们实现超越的重要手段,是行路并进入自然(山林之间),通过与动物相处并服食天然食物(常常是仙桃),实现灵魂的净化与得道。换句话说,西方女圣徒实现宗教价值,是通过对肉体的剥夺,而中国女神实现宗教价值,是通过与自然的谐和。女性修行的地点通常是在山林之中,妙善是香山,而碧霞元君是泰山。“上山”的原因常与仙人赠桃有关,蒋之奇《香山大悲菩萨传》中说是山神赠桃,《观音大士传》中说是神仙赠桃,鸡鸣驿泰山行宫的壁画上说是猿猴赠桃。帮助修行的重要动物通常是猛虎,在妙善传说中,它将妙善(或其尸体)带上香山,在碧霞元君故事中,它是指引娘娘找到山洞,陪伴修行,直至成为其坐骑的动物。由于材料所限,在目前找到的妈祖传说中尚无山林修行的情节,但有故事说妈祖得道乃是“窥井得天书”的结果[34],这是否也可视为一种与自然沟通而修成正道的手段?在中国文化中,自然代表了最高的精神追求,个体生命的终极目标,乃是融入自然的永恒之中,儒佛道三家莫不如是。这一点自五四以来已有无数学者论证过,在此不再赘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正是这种超越观,使得中国女性有可能通过一系列修行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的冥想或实际接触,达到自我解脱与自我实现,因此,中国民间宗教中的女性,就可以采取一种更积极的方式,通过宗教实现现实人生价值。宗教,是她们人生反抗的武器,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她们人生中的核心冲突,其实还是社会伦理与个人实现之间的矛盾,关于这一点,无论是研究妙善传说的杜德桥,还是研究《娘娘分身图》的LiuXun都曾提及[35]。而这与法国女性的情况不同,法国女性选择宗教,就意味着选择服从、被动与忍受,因此西方女性的反抗武器,往往是教会所禁止的巫术、咒语与迷信,许多欧洲民间故事都应该放在这个语境下去理解。对她们而言,人生中的核心冲突不是社会伦理与个人实现,而是宗教理想与个人能动性之间的矛盾。

      3、 家庭

      最后,还可以再谈谈中法故事中所反映出的不同家庭观念。家庭冲突是两类女神故事的起点,女神的命运总以反抗父亲开始,以父亲施加的惩罚为过程,最后解决与原生家庭的矛盾关系。但如何解决?中法两国女性们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法国女圣徒与家庭的关系很简单,当她们一旦选择追随上帝,那作为异教徒的父亲就是敌人与魔鬼的化身,最后的结局总是因作恶而受到上帝的惩罚死去,与其它异教徒敌人无甚差别。法国女圣徒在选择宗教之路时,毅然决绝地与家庭划清了界限。

      但中国的女神要实现最后的超越,必须首先与家庭和解。妙善的和解之道是通过奉献与牺牲,这种合乎孝道的行为在中国被赋予极高价值,以至于在很多民间故事里,她甚至不需要经过修行,仅靠最后的牺牲就能成神。而千花的和解之道则更意味深长。《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中,千花的父母分别是古佛与无生老母,他们之间本没有根本价值取向上的矛盾,所有的家庭矛盾都来自于千花希望远离家乡,去泰山修行,因而抛弃了“孝道”的家庭责任。车锡伦先生饶有兴趣的指出,宝卷在这里极为浓墨重彩的渲染母女生离死别的痛苦,显得极富人情味。但实际上,这并不只是为了赚取听众眼泪的随便一写,这种生离死别的意义有如下一些:首先,它在推崇修道的同时,也高扬孝道的价值,这两种最高价值的冲突才产生了悲剧感;其次,千花在修行过程中,常常回想到父母,乃至最后决定舍身成仁,也是为了“早回家乡”。结果,在成神之后,她果然“母子相会,才得见聚”。这里的“母子相聚”,当然是明清民间宗教在“无生老母、真空家乡”的思想下,所衍化的“回家”见“老母”的母题,是象征性的。但同时,千花也是真地见到了她的生身父母,从而对之前离家所流下的无数眼泪有了报偿。现实伦理中的母子孝道,与宗教理想中的修道成仙,就这么奇特地合二为一,得到了解决。《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宝卷》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用了这么大的功夫,前后呼应地来解决宗教理想与家庭伦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正反映出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不实现与原生家庭的和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这也就是杜德桥意味深长的说的:“在(妙善传说)宝卷中,清楚而完全的表现宗教与家庭理想之间的冲突是最为重要的事。”[36]

      以上的论述分析是相当初步且不全面的,但我们已经能发现基于故事类型来比较中西观念的魅力。中国与欧洲作为两大文明体,宗教文化在迥然不同的同时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凡女得道的故事就是这样典型的一例。妙善、千花等中国女神,和殉道而死的法国女圣徒,在成道经历上非常相似,但其相似之中又蕴含很多细节上的不同,正是这些细节折射出两种宗教文化的本质差异。当西方人把身体看做罪恶与灵魂的拖累时,中国人把女性身体之美也看作值得追求的价值;当西方人通过肉体痛苦来接近上帝时,中国人把身体的位置从社会与家庭,转移到自然与天地之间,从而获得超越;当天主教要求女性被动保持纯洁时,中国宗教却给女性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当西方女性把神圣看做世俗的截然对立物时,中国女性却通过实现家庭价值来解决终极危机。这其间的对比是有趣的,也可以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文化的特质。

(注释与参考文献请见原文)

本文原载:《民俗研究》2015第2期,第81-90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郑土有]民俗场: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的核心问题
下一条: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相关链接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
·[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孙国江]六朝隋唐“凶宅得宝”型故事背后的“五姓相宅”思想
·[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文芳]秦始皇修长城主题故事群研究
· [祝秀丽]嵌入、连缀、复合——蛇郎故事的组合形态·[漆凌云 万建中]“母题”概念再反思
·[顾希佳]口头与文本: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谫议·[朱婧薇]中国鼠婚故事研究90年
·[祁连休]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陈建宪]故事类型的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
·[祝秀丽]包公断案传说中“箭垛式人物”的生成·[漆凌云 万建中]故事学“母题”概念再反思
·[漆凌云]他山之石与本土之根:故事类型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丁晓辉]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盲点
·[祝秀丽 蔡世青]“五鼠闹东京”传说的类型与意义· [鞠熙]法国故事类型索引编制史与口头文学研究思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