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王辉]2008:春节中的第二故乡
  作者:王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3-11 | 点击数:22920
 

  尽管如此,每年春节,旅客们虽历尽千辛万苦但最终都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家,而且,官方一直提升春运期间的服务管理工作,例如,铁路交通中,铁路的里程增加了,特快、动车和高铁等高档次列车出现了;中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进,石子路变成了柏油路、高速公路,长途汽车不再超载,汽车内部装了空调,配有电视机和饮水机;沿途的抢劫犯少了,公路旁边的饭店也不像从前那样,强制旅客实行消费。

  但是,到了2008年1月,当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临近,春运即将开始之际,突然来了一场雪灾。这场大雪,从1月10日左右开始下起,一直下到2月2日左右,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近20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影响,差不多大半个中国的道路上,都积满了厚厚的雪,结上了坚硬的冰冻。

  这一年的铁路春运从1月18日开始,公路、水路、航空的春运从1月23日——离大年三十不过半个月时间——开始,直到1月24日,新华社还基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发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报道,为返乡的人群而喝彩。但是,从1月26日起,更加恶劣的雪灾又开始了。国务院的报告显示,由于雨雪冰冻,全国22万公里普通公路交通受阻,京珠高速等“五纵七横”干线近2万公里瘫痪,京广、沪昆铁路因断电运输受阻,14个民航机场被迫关闭 [7]。

  由于交通受阻,一时间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几百万旅客滞留了下来。在广东,1月26日,15余万人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及火车东站[8];同日,广州白云机场34个航班全部取消,超过1万名旅客被迫滞留,致使白云机场附近以及机场路上酒店爆满[9]。1月24日晚9时开始的京珠北高速因结冰出现临时中断的现象,又因寒冷阴雨天气持续了两天三夜而未得到缓解,省道249线等多条借以疏散车辆的周边要道也因结冰而中断,至1月26日中午,京珠北封闭路段被困车辆4500多辆,被困者13000多人;周边的坪乳公路受困车辆达1万多辆,受困人员近3万人。广东北上公路交通全面中断[10]。

  在浙江,由于1月26日开始的雨雪天气,和外省大雪封路影响,浙江通往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河北、河南等地1万多辆长途客运班车停运,10多趟火车晚点,数十个航班取消,约有200万旅客受阻,其中约有3万人滞留在杭州火车站,约5000名旅客滞留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1]。

  其它农民工输入大省同样如此。例如江苏,1月29日,南京火车站6万旅客滞留[12]。再如上海,从28日凌晨0时至22时,上海站和上海南站有超过70趟列车晚点,上海站地区全天滞留旅客超过7万人[13]。又如福建,1月26日起,福州站到达旅客列车开始出现大面积晚点,当天就有9趟列车晚点开出,1万多名旅客被迫滞留车站[14]。

  据气象部门说,这是近50年以来中国最严重的一次雪灾,故而,中国官方的所有部门和所有的中国人,都对此猝不及防,对于交通部门和准备返乡的农民工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在这场史所罕见的雪灾面前,最大的问题和唯一的问题,不是有没有买到车票,而是即使买到了车票,走进了车站,坐进了火车和汽车,也无法回到家里。

  二、“留下过年”:中国政府的应变政策

  2008年1月,这场50年一遇的大雪,让上自中央政府,下至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的地方政府,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广州、深圳、福州、杭州、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车站里,各自簇拥着几万至十多万农民工,他们归心似箭,心急如焚,思念留守在中西部家乡的老人、孩子和妇女,并面临着疾病、饥饿、寒冷的危胁,如果不妥善处置,将会引发无数公共安全事故,甚至导致社会骚乱。

  实际上,每一年的春运都让官方绷紧了神经,但以往历年考虑的都是如何将农民工送回家乡,而现在,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官方突然明白,必须跳出惯性思维,打破几千年以来中国人祟尚的“回家过年”的风俗传统,让已在城市工作生活多年的农民工,留下来,在第二故乡过年。1957年,当春运给当时铁路运输带来压力时,官方的《人民日报》特地为此刊发了一篇社论,动员人们响应社会主义号召,留在城市过年。可到了2008年,当追求利益、祟尚幸福的个人主义思潮已经兴起之时,这种纯粹的集体主义口号很难有太多吸引力。因为即使没有号召,农民工也会被迫滞留下来,但问题在于,亿万农民工留下来之后的情绪,应当如何引导与释放。

  正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民工流”导致的春运问题,考验到政府的职能体制。严格的讲,在所有关于农民工的问题丛中,春运不过为其中之一,但在2008年春节之时,这个问题被雪灾极端放大了,成为所有农民工问题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甚至成为当时的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政府就必须履行自己的服务管理职责,这样才能战胜这一场史无前例的雪灾,才能安慰亿万人的民心。从90年代民工潮全面兴起以来,政府实际上没有履行管理责任,更没有什么服务,而是采取排斥的态度。2002年胡温执政之后,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出台了许多服务管理举措,但是,在2008年之前,官方的政策并没有很明确地和春节联系在一起。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2008年春节期间中国政府的主要作为:其一,中国政府如何劝告农民工留在第二故乡过年;其二,中国政府如何安抚留在第二故乡过年的农民工。当然,其中一些做法,在2008年之前已开始实施,在2008年之后更是日趋丰富完善。但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是,2008年是一个标志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春节这个民族传统节日,将其纳入农民工的政策体系,来服务和联系流动的社会群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爱思想网 2012-01-09 19:11: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在怀旧与创新间纠结:京城庙会,沦为“鸡肋”?
下一条: ·[吕绍宗]春节中的节庆“笑文化”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