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何溥滢]满族萨满教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溥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12 | 点击数:20660
 


     满族萨满的成巫过程及其服饰、法具

萨满教的巫师称呼为萨满。满族的萨满有两种,一种是大萨满,也叫野萨满或大神,是能够让神灵附体,降妖灭怪的巫;另一种是家萨满,也叫家神,是神灵不能附体的宗族中年岁较大的妇女,其职能是主持家族祭祀。家萨满是由萨满教的悠久的祭祀习俗中分化出来的,虽然受到巫俗影响,但不是巫。
满族萨满,最初为女性,后来男性也逐渐多起来。但在各姓中,女萨满仍占多数,而且也最受推崇。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萨满。作萨满的人,在体质上,气质上有别于普遍的人,并且须有老萨满的挑选和培养,才能成为萨满。选定新萨满的办法有两种,满族称为抬神抓萨满
通过抬神抓萨满这两种形式,确定新萨满人选之后,老萨满便带领新萨满,向他言传身教萨满的一切本领,包括口授神谕,训练授神、领神、跳神的技能。神谕是神的各种指示,最初是口授,不用文字记载,乾隆朝以后,才逐渐有文字神谕。老萨满向新萨满传授各种祭祀规程、祭祀经验、神谕、禁忌,以及满族神话传说、历代萨满的神奇业绩时,新萨满都是须先净口、净手,并跪于地上,以示虔诚。这种学习一般需要三年时间,新萨满熟练掌握了这些宗教本领,经老萨满同意,才能取得主持宗教活动的资格。
萨满平时与常人无异,自食其力。为别人跳神时,会得到较高的报酬,甚至以神的名义索取财物。萨满有一套从事宗教仪礼的服饰和法具,它们是老萨满赠送的,或族人资助的,也有自己筹办的。
 
 
萨满戴的神帽,帽顶伸出一付鹿角,鹿角权数多少表示萨满资历的深浅;两角间立一铜鸟,表示萨满所领之祖神。但有的帽上,也有139131725个鸟的。帽的周边还要垂许多五色缯条。神衣则是用犴、鹿皮做的无领对襟长袍,约3尺长,两襟各钉小铜镜30个,中间有个大护心镜,背部钉5个铜镜,其中大者为后护心镜。左右下摆和袖口,还要缝上许多小铜铃。还有黑底镶红边的披肩,两肩缝雌雄布鸟各一,并缝彩带若干,缀海贝360枚。神裙用绛色布缝制,系缀24条以兽皮或布做的飘带,裙和飘带上绣日月、树木、花草、飞禽、动物等。神鞋,为皮制,上绣龟、蛙等小动物。腰铃,为铁制,系在腰带上,一般为20余个。

 
 萨满所用的法具,有神鼓、神刀、神箭、神杖、档士等。神鼓、亦称单面鼓、手鼓,直径一般约50cm,鼓槌用细藤条包以兽皮制成。鼓代表云涛,萨满以为灵魂可坐神鼓飞天入地。神刀,为护法神器,铁制,一般长约75cm,宽6.5cm,刀背与刀柄上附有多串小铁环,舞时可哗哗作响。神箭,木杆铁镞,长约100cm,上系麻练多绺。求神时萨满要右手举神箭。神杖,下端裹以尖铁,上端装有铜人,铜人口腔里有可以活动的金属,挥动神杖时可发出响声。用以驱除鬼妖。档士,是萨满记录自己宗领神灵数目的法具,它是一根四棱木棍,每棱代表某个方向,其上刻若干缺口,每个缺口表示一个神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长白恒端的金楼子

上一条: ·[色音]试析萨满癫狂术的心理生理机制
下一条: ·[白洪希]清宫堂子祭探赜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