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l bzang de mchod vgyed
向木椽把酒敬。
snyan bde bde
听起入耳,
ki bde bde
唤得畅快。
(白马)藏族在火塘边煮饭,女主人掌勺舀饭。女主人舀好饭后,必须先用双手把饭碗递给男性长辈,他用筷子往碗柜方向绕一下才能吃。喝酒时,男性长辈用右手无名指将酒醮一下,向神柜方向连弹三下,方可饮用。(白马)藏族到野外劳动、打猎或干其他事情时,只要在野外生火,回家时就禁止用水或尿将火扑灭,而是用土掩埋掉,这样火神就不会找麻烦。在跳圆圈舞时,所唱的歌词就是从火上起,又自火上落。跳舞开始时唱mye sgong ma vbu d rang vbar byed,gzhon pa ma vbod rang vong byed,意为火不吹了自然着,小伙子不叫自己来。当跳舞即将结束,火势减弱,人们三三两两退场时,则唱mye sgong vdar srid chad gin chug, gzhon pa zla grogs vdeng grin chug,意为抖动的火焰一明一暗,狂舞的小伙结伴离去。
7.曲拉(chu lha)即水神。在(白马)藏区,只要有河流、湖水或泉水的地方必定有水神。平武县白马乡的藏族“新年正月初一凌晨鸡叫头遍,各家门前点燃一堆柴火敬神,祝农业丰收。然后去河边(井边)取水(背水者是妇女),向屋内外洒水,呼喊祖先名字并唱水歌,谓之‘祈水’或‘供水’。”(注:王家右.(白马)藏族的宗教信仰[J].西藏研究,1982,(2).)他们用取回的新鲜水即清水,熬茶泡酒,洗脸洗手,以示身体自当日起健康,百病自当日起洗去。文县、南坪县一带,腊月三十日妇女争先恐后地将水缸、木桶储满,初一早晨任何人不能前去背水,意为大家都在过节,让水神也安静地过个年。初一早上洗脸、洗手的水只有到了初五早上才能洒出去。初一到初四如将水倒出去,也就把财运泼出去了。祭水神仪式比较简单:每家去一个人到泉边或河边,焚纸烧香,跪祭水神,祈求水神保佑所有家庭成员,使每个成员喝了水肠胃舒畅,身体健康。祭水神的日期不定,除正月初一到初四外,可按自己的情况择日进行。
8.插柴神(gzhi lha)。(白马)藏区高山林立,人们相互往来总免不了要翻山越岭。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冷的冬季,都阻隔不了人们的交往。人们每当翻山时,总要拿根棍子到山顶垭口处插下。这样久而久之,人走得越多,垭口处的棍子也就越多。据称这种长年在垭口处的神叫插柴神或泼财神。如果你将木棍插在那儿,你就会财运亨通,沿途也非常顺利;否则就会破财,甚至路上受阻,也会有肚子痛等现象出现。至今,文县铁楼通往平武(白马)的黄土梁垭口处,文县铁楼通往南坪勿角乡的石垭子梁垭口处及文县铁楼通往南坪草地沟的则叟毕丁梁垭口处,都分别有这种形式的插柴神。插柴神是自然神中的一种,然而它却记录了人们之间往来频繁的历史。插柴神究竟起于何时,也说不清楚。它没有具体的祭祀仪式、地点,更没有规定的祭祀时间。只要路过那里,木棍就是祭品,插木棍的地方也就是祭祀的地点,插木棍的时刻即是祭祀的时间。
9.祖先崇拜(mtshun dad)。在(白马)藏区,各家各户都有家谱。这种家谱不同于相邻汉族人记名、区别辈份的家谱,而是以神像为主。文县铁楼藏族的家谱大都画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前的都已在文革期间被毁。这种称作祖先神的家谱,有汉族画师画的,也有本民族画师画的。这些家谱都先画在白布上,而后着色,其色彩、画法都趋同于唐卡画。有的画像画男不画女,且个个面目狰狞。可以肯定,这一类型的画像很像是父系氏族的产物。也有个别家谱既画有男像也画有女像。一年365天,只有到了农历腊月三十至正月二十日, 才在房屋正中的墙壁上挂展家谱。这里也是平时的神龛。家境不好的,请不起画师的,在神龛前立一块约一尺高、五寸宽的木牌,木牌上用汉字写上祖先的名字供奉,晚上在祖先神位前的香炉里点上蜡烛或清油灯,燃个通宵。深夜全家人跪拜于神龛前烧纸焚香,杀鸡祭祖,央求祖先保佑全家一年四季平安无事。祭祀一直到家谱收卷之日止。(杀鸡作为牺牲,家谱展开第一天和收卷之日以血祭,其余时间均烧纸焚香点蜡。)
10.庙神(lha bo)。庙子也叫山神庙,都建在村后,都为汉式建筑。庙里陈设简陋,没有塑像,设有一神龛。神龛中央立一木牌,木牌上写着所供神的名字。木牌周围均用红布包扎。红布叫做“红”,是施主献的。把木牌叫做“老爷”,前面置一木制梯形的木升作为香炉,专作烧香、点蜡用。庙子面积约三十至五十平方米不等,庙前是一块平地,可容纳全村人丁。村民发生疾病,祈求神的保佑,就在此祭祀。村里发生偷盗,在此赌咒,由庙神充当“公证员”。“窜老爷”(注:(白马)藏族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村后庙子里举行,由道拜巫师主祭的祭祀活动。)也要在庙里举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白马)藏族先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看到(白马)藏族信仰习俗多样化的特色。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多样化信仰的存在呢?主要是特殊的地理位置。(白马)藏区有众多的高山,纵横交错的沟壑、峡谷,茂密的原始森林。(白马)藏区是典型的山区,田地面积小,耕种技术落后,甚至有的地方还是刀耕火种,靠天吃饭。山脚与山顶气候反差大,天气的变化也无常。(白马)藏族先民对云雾自山顶腾起,闪电在眼前闪烁,雷雨自天空落下,雹灾、洪水等自然现象产生了敬畏和崇拜,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祭祀活动。到了今天,其祭祀活动有了固定的地点、时间和仪式。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祭祀的过程中人们对诸神交叉祭祀。例如遇久旱到山神前求雨的时候,又要喊天神的名字;在祖先神面前还愿时,又喊山神、天神的名字;在敬树林神的时候,也要喊山神的名字。长久以来,(白马)藏族对诸神混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祭祀特点。另外,前面关于天、地、日、月信仰方面的古歌,是鲜为人知的,可以说是本文第一次整理、翻译。这些歌谣表现了(白马)藏族原始初民以自己的神话思维对突如其来、迷惑不解的天体现象进行的解释,反映了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从以上歌谣本身看,它是原始社会后期,甚至更晚时期的产物,表明那时人类认识大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因而也增强了。(白马)藏族的自然崇拜同其他民族的自然崇拜一样,起于原始时代,直至今日,它在(白马)藏族的生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研究(白马)藏族的自然崇拜习俗,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