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康达更波(khang dag rgan po,意即房后老人)即树林神。无论是平武、南坪,还是文县,凡(白马)藏族居住的村庄,不管村庄大小、村里人口多少,其寨后不远处都留有一片千年万代不能砍伐的松树林或灌木丛。全体村民自觉保护,互相监督,十分尊崇这片树林。全体村民视这片树林为村寨保护神,认为护好祭好这片树林,村寨就会安宁,就不会发生灾害,不发生偷盗。人们将这片树林看成是全体村民团结和睦的标志,村寨兴盛富裕的象征。一般在冬闲时择吉日集体祭祀树林神。祭祀树林神的地点,就在该树林前或树林中。除冬天全体村民择日集体祭拜外,也可随时以家庭为单位祭拜。如孩子病了,家人身体不适,丢失财产等,都有人在此祭拜。家庭或家族祭祀所用牺牲,按其自家发生事情的大小而定,分别为雄性羊、猪、鸡等。集体祭祀所用牺牲则是宰杀的雄性羊或猪。集体祭祀时,有专们的祭司,由“贝木”或“道拜”或懂行的普通村民来担当此任。家庭祭祀按其家境,富者请专门祭司,贫者则请普通村民或祭祀人自己完成。当地有句俗语:“只要话儿说得明,母鸡也能敬得神。”这说明祭祀人只要将自己所要说的事一五一十地说清楚,神也是会接受的。但用母鸡敬神的例子确实还没有过。解放前村民不准牲畜践踏这片树林,人也不能在此随意大小便。从解放至今,这一片片小树林仍然没人去砍伐。当然随着人们觉悟的提高,祭祀的次数越来越少。解放后集体祭祀的次数几乎是寥寥无几,但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祭祀的现象仍然存在。
5.热拉(ri lha)即山神。在(白马)藏区,每个村寨都有一位全村人崇拜的山神,也有几个村寨同姓人崇拜的山神,如文县铁楼藏族乡的入贡山、中岭山、立志山、麦贡山四村人都姓班,他们就崇拜山神“则叟毕丁”(rtse gsum spun bdun),即三峰七兄弟。除此之外, 这些班氏村寨又都有各自的山神。平武县的“也世莱买”,汉语称“白马老爷”,也是数村祭拜的山神(位于今(白马)藏族乡政府以西五华里的达布河与羊峒河交汇的石岗)。神山远看好似乱石磊起似的,相对高约六十米,顶上长了些小松树。由于人们经常来此祭祀,树枝头上挂了许多红、黄、蓝、绿等色的布条。布条由于风吹雨淋日晒,颜色都已变得陈旧。林中平地上依稀可见祭祀过后的纸灰、柏香及鸡毛等物。据民间传说,“也世莱买”是文县的神仙,一次他到峨眉山办事,途经平武县牙汝村(罗通坝)时,忽然天降暴雨,河水陡涨,山崩地陷。据说神仙路经每站的时间是有规定的,他为了拯救当地的(白马)藏族,耽误了赶路的时间,于是化成一座高山。(白马)藏族对此山十分崇敬,视为他们的保护神,每三年大祭一次。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分三次祭此山神。文县、南坪(白马)藏族村寨也在同样的时间三次祭祀各自的山神。若遇久旱不雨,则全村男人由头人指挥,备好干粮,敲锣打鼓,列队走到神山前。神山海拔均在三千米左右。村民们在神山前的树林里安营露宿。在贝木或道拜巫师的主持下,人们虔诚地站立于神山前。紧锣密鼓,贝木或道拜巫师背靠神山,面对村民,站立着。大约过一个时辰,巫师就会不由自主地均匀地抖动起来,这时似乎山神已附体,他成了神的代言人。站着的村民们在山前整齐地呼喊“噢,查席!”(char phyin)意即“请给雨”。这时巫师已抖得精疲力竭,时而挪步跳起,时而又抖动。村民们自觉保护巫师的安全。待到巫师伸手向村民要木卦时,村民们意识到“神山”有话要告诉大家,于是不约而同地齐跪于神山的代言人——巫师前,其中有一威望较高的人尽快将木卦(图四)递给巫师。巫师口里喊到“呕嗨!”将木卦打在地上。这时巫师只管打卦,村民中的一老者主持要卦。据说卦有八八六十四卦。卦都扣在地上,叫阴卦,阴中保佑;仰起为阳卦,阳卦欢喜;一扣一仰,叫上卦,意为上上得喜。还有立卦及其他许多卦。当老者说要阳卦,巫师连续扔下三次均是阳卦时,打卦即终止。巫师告诉大家下雨的日期后,村民才回家。(白马)藏族祭山神求雨、还愿均是自西向东呼唤山神的名称。
祭山神的赞词是:
gnam sa ra mi vbral gyi
天与地不分离,
gnam vkhor lo rtsibs brgyad
天像八辐法轮,
sa pad ma vdab brgyad
地似八瓣莲花。
gnam mgo yar bltas
天头朝上,
sa mgo thur bltas
地头朝下。
gnam dgung sngon rgyal po red
蓝天是上苍,
klu gyu vbrug sngon po red
地下是青龙。
gnam mkhvi lha zlos dgos
天上天神诵咒,
lha res gsol bzhes vgrig vgrig
应给诸神敬献食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