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研究》2018年第4期(总第140期)
目 录
·民间信仰· |
|
|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形态建构 |
金泽 |
5 |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
张志刚 |
14 |
西山万寿宫庙会的宗教内涵及文化意义 |
张泽洪 |
19 |
民俗学视域下未成年人葬俗的传播与变异
——以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瓮棺葬为例 |
王清刚 |
26 |
|
|
|
·民俗学史· |
|
|
物质文化研究的格局与民具学在中国的成长 |
周星 |
31 |
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 |
毛晓帅 |
51 |
他者镜像中的中国近代民间礼俗
——法国传教士禄是遒对中国婚丧、岁时风俗的书写与研究 |
彭瑞红 |
62 |
|
|
|
·学术访谈· |
|
|
“生世界”:日本民俗学发展的新动向
——日本民俗学者岛村恭则教授访谈录 |
毕雪飞 日岛村恭泽 |
71 |
社会变动、“生世界”与民俗 |
日岛村恭则 著 王京 译 |
76 |
|
|
|
·日本民俗专题· |
|
|
日本民俗志的立与破 |
陆薇薇 |
83 |
壬辰战争:耳冢历史记忆的再建构、越境与交涉 |
赵彦民 |
95 |
日本战后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习俗的解构与守成
——兼论长谷川町子漫画角色的草根性 |
韩若冰 |
102 |
|
|
|
·民间文学· |
|
|
从民间故事看中国家族关系
——论“傻女婿”“巧媳妇”的回娘家情节 |
鹿忆鹿 |
115 |
汉魏六朝人神恋小说中女神主导局面形成的原因 |
董舒心 |
122 |
“五鼠闹东京”传说的类型与意义 |
祝秀丽 蔡世青 |
138 |
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研究 |
王丹 |
146 |
《世说新语》女性称谓和性别文化 |
马丽 |
15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