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2025年第3期
总第96期
目 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强国建设 |
|
神话与可持续发展:双维度的探索 |
杨利慧 |
1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设立的多学科整合 |
段友文 石怀庆 |
9 |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法规的发展历程和体系建构 |
黄永林 |
18 |
非遗赋能社区治理的逻辑、难点及进路 |
谌鸿燕 王明月 |
27 |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比较研究 |
王芳 罗宗奎 |
35 |
|
|
|
档案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
徐拥军 张丹 |
43 |
三元拓扑视角下文化遗产治理的逻辑转型与模式重构 |
加小双 王丛虎 |
51 |
数智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风险治理 |
嘎拉森 裴佳杰 |
60 |
|
|
|
“与宾客生旦杂处”新解
——也谈中国古代戏曲脚色体系的形成 |
康保成 |
68 |
新见上党地区赛会碑刻考 |
段飞翔 |
75 |
清徐尧庙圣母殿舞台题记考述 |
王祥 |
84 |
清宫寿戏《双福寿》文本渊源与演出流变 |
刘铁 |
94 |
《蝶归楼》传奇的案头流动与场上转身 |
潘培忠 |
103 |
|
|
|
民族文化融合区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实践
——以山西大同博物馆为中心 |
毛巧晖 柴书毓 |
111 |
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创新思路与实践启示
——以《黑神话:悟空》为例 |
谢景海 |
119 |
春节叙事形塑中华文化符号的价值、问题与进路 |
李玉雄 史梦娜 |
127 |
当代家族实践的社会构成性特征 |
夏循祥 |
135 |
德国民俗学的学科化发展与学理特征 |
沈宏芬 |
143 |
|
|
|
·代表性传承人· |
|
|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金文访谈 |
冯雪红 魏向清 |
151 |
|
|
|
稿约 |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