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
总第92期
目 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强国建设 |
|
|
非遗传承的媒介学解释 |
郭建斌 王丽娜 |
1 |
非遗“两创”与民族文化互嵌的“村BA”实践 |
徐姗姗 |
9 |
非遗传承、文化建构与身份认同的多重博弈
——基于豫西北沟村古杏林扬高戏剧团的演出调查 |
高彩荣 |
16 |
水文化遗产学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
黄祥深 董建辉 |
22 |
从个体生活走向公共卫生领域:晚清民国时期岭南凉茶的转折 |
郭文钠 |
30 |
文明交流互鉴:朝鲜半岛文献中的文庙佾舞 |
杜心乐 贾力娜 |
38 |
美国中医针灸立法监管:历史、现实与启示 |
蒋莉苹 |
47 |
|
|
|
高罗佩旧藏明刊《西厢记》孤本考述 |
陈旭耀 |
56 |
论《中麓小令》“伧夫气”评价的成因 |
薛雪 |
65 |
新见马廉藏本《寒山堂曲谱》考论 |
董诗琪 |
72 |
清末山西戏捐征收与演剧生态 |
唐霞 |
80 |
论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的来源、形成与特征 |
刘祯 |
89 |
山西孝义皮影戏古戏台的声学智慧 |
刘菽 杨阳 |
98 |
|
|
|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借火种母题故事比较研究 |
乌日古木勒 |
106 |
试析广东五邑侨乡草龙图像的审美变迁 |
温为才 张国雄 |
114 |
说唱市声:一种源自商业叫卖的民间艺术 |
纪德君 |
121 |
相声艺术演进的三个阶段:传统相声·新相声·泛相声 |
王伟 |
130 |
民间曲艺“跑旱船”探论 |
李国平 汪雅欣 |
137 |
|
|
|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学科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
宋俊华 詹晓悦 |
145 |
|
|
|
·代表性传承人· |
|
|
鄂南提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甘伯炼访谈 |
方迪星 |
152 |
|
|
|
稿约 |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