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张勃]唐人的年节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4 | 点击数:24276
 
因此,当我们看到研究节日民俗时,就不仅要关注俗民们是怎么过节的,是因循传统遵守民俗规范还要恰恰相反或者仅是部分如此,而且要关注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过,因为如果俗民个体是有一个具有能力的“行动者”,那么他所以这样过就有其这样过的理由,更多地寻找俗民个体如何选择其过节方式的理由,庶几能够理解民俗流变的根源和趋势,乃至有助于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把握。
 
 
注释:


[1]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第366-372页,中华书局,2001年版。
[2]有些人习惯于将节假日长度等同于节日长度,这种观点应该得到纠正。
[3]需要说明的是,学者们讨论问题往往以某一朝代作为分析的时间单位,实际上,一代之内的节俗变化不是必然比朝代之间的节俗变化要少一些。在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唐帝国(618-904年)历史上,节日习俗并非一成不变,尤其一些官方仪式(这些官方仪式不仅关系到仪式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关系到这些组织者和参考者的亲朋好友以及仪式的围观者等,还关系到风俗的变迁)更受到礼仪制度变革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只是限于资料,我们在描述这种变化时常常力不从心。
[4]按现在的时间制度,除夕日与元旦日的分界线在24点或说0点。但在唐朝,计时方法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普通人家虽然知道“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但并不能将除夕之夜与元旦之晨严格的区别开来。如果按我们现在的时间制度去考量唐代,那么一些活动是从除夕延续到元旦的,一些活动是除夕有元旦也有,但意义可能不同的,这就不仅为我们力图区分哪些是除夕习俗哪些是元旦习俗时设置了障碍,也为我们如何书写这些习俗设置了障碍。在下文的写作中,笔者将尽量做出区分。
[5]参见[]王与之:《周礼订义》,卷51
[6]《大唐开元礼》卷三载“凡季冬晦行傩,大内六队,东宫二队。”
[7]《新唐书·百官志》,卷四十八。
[8]《新唐书·百官志》,卷四十七。
[9] []钱易:《南部新书》卷二,四库全书本。
[10]指参加人数不同。另从《南部新书》的记载来看,驱傩仪式的举行时间似也与《大唐开元礼》的规定不符。
[11]没有能够严格按照规则行事,既可能来自于组织者组织无力,更可能来自于组织者(包括皇帝本人)的有意识变通,因为毕竟对于以驱除恶鬼为目的的驱傩活动来讲,参加人数愈多愈好,而他们又确实面对着为数众多的参与热情极高的民众。
[12] []萧蒿等:《大唐开元礼》卷九十,四库全书本。
[13] []李淖:《秦中岁时记》,载陶宗仪《说郛》卷69,四库全书本。
[14]李正宇:《敦煌傩散论》,载《敦煌研究》,1993年第2期,第111-122页。
[15] 兹举《敦煌傩散论》一文中所举二首如下。一首为P3270号第五首:
“儿郎伟盖闻二仪交运,故制四序奔驰,若说迎新送故,兼及近代是非。总交青龙部领,送过葱领(岭)海隅。敦煌神砂(沙)福地,贤圣助力天威。灾病永无侵(尧加辶)(挠),千门保愿安居。皆是太保位分,八方俱伏同知。河西是汉家旧地,中隘猃狁安居。数年闭塞东路,恰似小水之鱼。今遇明王利化,再开河陇道衢。太保神威发愤,遂便点缉兵衣。略点精兵十万,各各尽还(擐)铁衣。直致甘州城下,回鹘藏窜无知(地)。走入楼下乞命,逆者入火愤(焚)尸。大段披发投告,放命安口城际。已后勿愁东路,便舜日尧时。内使亲降西塞,天子慰曲(屈)名师。向西直至于阗,纳供(贡)献玉(王加留)(王加离)。四方总皆跪伏,只(至)是不绝汉仪。太保深信三保(宝),寿与彭祖同时。”
一首为P2569号第一首(亦见于P3552号):“适从远来至宫门,正见鬼子一郡郡(群群),就中有个黑论敦,条(倏)身直上舍头存。(身加沈去氵)气袋、戴火盆;眼赫赤,着非(绯)(衤加军);青云烈、碧温存。中庭沸匝匝,院里乱纷纷。唤中(锺)馗,兰(拦)着门;弃(去下加艹),放气熏;慑肋折,抽却筋;拔出舌,割却唇。正南直须千里外,正北远去亦不论。”
[16] []乔琳:《大傩戏》,载《全唐文》卷356
[17]孟浩然想必是参与了驱傩的活动,才能将驱傩场面状写得那样惟妙惟肖。那个倒霉的老进士也当是其中的一员。
[18]《全唐诗》》卷116
[19]春书,《辞源》释为春帖子。
[20]《全唐诗》89卷。
[21]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四库全书本。
[22]《全唐诗》558卷。
[23]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153页。
[24]《全唐诗》第885卷。
[25]《太平广记》卷236“隋炀帝”。四库全书本。
[26]《全唐诗》302卷。
[27]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24页。
[28]《全唐诗》114卷。
[29]《全唐诗》139卷。
[30] []张说:《岳州守岁二首》,载《全唐诗》89卷。
[31] []来鹄:《早春》,载《全唐诗》642卷。
[32]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24页。
[33]《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廿九日暮际,道俗共烧纸钱。”见该书第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4]《全唐诗》卷87
[35] []李世民:《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载《《全唐诗》》卷1
[36] []权德舆《与道者同守庚申》云:“洞真善救世,守夜看仙经。”,载《全唐诗》320卷。
[37]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四,四库全书本。
[38] 见《全唐诗》卷459
[39]《全唐诗》卷214
[40]《除夜宿石头驿(一作石桥馆)》,载《全唐诗》卷273
[41]《全唐诗》卷752
[42]《全唐诗》卷659
[43]《全唐诗》卷404
[44]《全唐诗》卷160
[45]《全唐诗》卷518
[46]参见《《全唐诗》》卷436之《除夜宿洺州》、《除夜寄弟妹》、《客中守岁(在柳家庄)》,卷439之《除夜》,卷441之《除夜》,卷445之《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卷446之《除夜寄微之》,卷451之《除夜》,卷456之《岁除夜对酒》,卷459之《三年除夜》等。
[47] []钱易:《南部新书》卷二,四库全书本。又《法苑珠林》载:“唐长安风俗,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号传生。”
[48]《全唐诗》卷267
[49]《全唐诗》第513
[50]《全唐诗》卷650
[51]《全唐诗》》卷457
[52]《全唐诗》卷358
[53] []冯贽:《云仙杂记》卷一,四库全书本。
[54]《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更则入新年。众僧上堂,吃粥、馄饨,杂果子。”参见该书1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5] []李昉:《太平广记》卷153“李宗回”。四库全书本。
[56]参见白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见[]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57]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24-25页。
[58]《全唐诗》第417卷。
[59]《全唐诗》第358卷。
[60]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75146页。
[61]参见《大唐开元礼》卷95969798112113卷。
[62]唐代皇帝多在太极殿和含元殿受朝贺。
[63]“按旧仪阙供奉官献寿礼。开元二十五年李林甫革其旧仪,奏而行之。”参见《玉海》卷71
[64]《全唐诗》第297
[65]《全唐诗》第810
[66]  []钱易:《南部新书》卷四。
[67]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441页。
[68]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26-27页。
[69]因为他们通常总是是元日惠政的受益者。
[70]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48,中华书局,8021页。
[71]参见《太平御览》卷29
[72]此前,时任河东节度使的李石派都将杨弁领兵一千五百戍卒支援驻扎在榆社的河东行营都知兵马使王逢,当杨弁一干人马到达太原时,已是年底。士兵们希望在太原过了节再走,但监军吕义忠催得很紧。再加上军用十分匮乏,士兵们都非常生气。参见《资治通鉴》卷247,中华书局,7994-7995页。
[73]参见《资治通鉴》卷262,中华书局,8538-8545页、8566页。
[74] []曾慥:《类说》卷120,四库全书本。
[75]《全唐诗》160卷。
[76] []元稹:《元氏长庆集》,四库全书本。
[77] []元稹:《元氏长庆集》,四库全书本。
[78] []王溥:《唐会要》卷20
[79] []马克斯·韦伯著、顾忠华译:《韦伯作品集VII·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月版,第34-35页。
[80] []罗隐:《市傩》,载《全唐文》卷89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地方性与民族文化认同”学术研讨会
下一条: ·北京:第11届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
   相关链接
·[张凤霞]身体感的性别化塑造及其实践逻辑:从年节花馍备制说起·[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刘晓峰]怪异与边界——对唐人小说中边界与秩序的个案分析·[涂俊]民间美术在传统年节中的作用及文化产业发展
·[赵世瑜]历史民俗学·通告║ “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理论与方法”跨学科国际论坛
·文化为民春满园·[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熊明:《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彭伟文]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许辉]历史民俗学视野下的汉唐风土记·[吴钩]宋: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
·[萧放]腊日与“报信儿的腊八粥”·[刘晓峰]保护传统年节的地域特色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张勃]再次命名与传统节日的现代转换
·[龙晓添]“历史”研究路径探讨·张勃:《唐代节日研究》
·台湾大学公开课:中国传统生命礼俗 (网易公开课)·[李铁晓]说唱版《清明上河图》:明代乐王陈铎和他的《滑稽余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