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英古阿格]一个纳西族老村长的口述实录
  作者:英古阿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8 | 点击数:31450
 

  九、两进法院

  我去过两次法院,当了干部还去过两次法院呢!一次是队里建粮场时,欠了玉甲村的十六块钱,他们就把我告到法庭。为什么会欠他们十六块钱呢?事情原委是队里向玉甲村买木料时,已经买了大挂梁,柱子,但没给二过梁。当时木匠已经在动工了。到了法院,和丽先已经到了,他是木材厂的厂长,主持法庭的是一个白沙人,高中毕业。我一进去就说,在法庭里面,不能一个包庇一个,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和丽先说,包庇什么了?我说,当时,队里考虑到你们在山上砍树那些人的艰难,先后派那些拉木料的人给你们送去大米、猪肉。有没有这回事?法官问,和丽先,你是怎么搞的。他的头就低下去了。我也当场表示,欠起的十六块钱可以马上给。法官说因法院这边有个执行程序,只能在十五天后才能给。

  当时建的这栋房子,解散生产队时,以4500块价格由我买了,当时队里商量决定,如果外面人来买就卖5000块,队内4500块。

  另一件官司是人命案,我们村一个妇女参加修路工程,在民主路坡上,就是解放纪念碑那段拉土时,山体滑波时被压死,死时才四十九,他爸年事已高,没有劳动能力,儿子在杨佩玉的建筑公司里打工,是在昆明,有个女儿也是以前在大新厂那边发生车祸而死掉了。

  人命关天,只能由法院来解决。他家拿不出钱来,我就让会计到乡基社(农村信用社)贷了五百块钱,需要村里出面解决的费用由此来安排,当时,五百块钱也就够了。当时死者出去时是有担保人的,我是担保了的,还有三个担保人,一保是茨满人,二保是祥云人,三保是我村山脚下的一个人,是个妇女。怎么压死的呢?原来他们在挖土时,在一个坡上,上面有棵柳树,他们想把它挖了作柴火。一个在上边,一个在下边挖,山坡塌了就把人压死了,当场送到县医院,没救过来。当时我说,能不能这样先解决?先给在昆明的他儿子打个电话,他儿子在电话里哭哭啼啼,说他这边也没啥钱,没想到会发生这等惨祸。

  后来,他家舅舅这边的人也过来了。他们说把担保人喊过来,我就把那三个担保人喊过来了,一起去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现在的七星街对面的昌隆旅社。死者这边的李家妇女也来了一伙,她们说,事情到了这一步,该怎样办。我劝她们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写在纸上。只能这么解决。三个老板是转手承包指挥部的工程,他们意思是赔款由指挥部来承担。但那几个老板还是有点狡猾,第一个老板是黄山人,没有出面;第二个老板是祥云人,还当着村长,我认识他,打过交道。后面二老板派了个人,带了五百块钱到死者家里面。三老板问他有没有带着钱过来,他说带着了,三老板却说,不能一下拿给他们。他们在村里吃了饭后就走了。死者阿舅问我他们带什么东西没有?我说没见着,阿舅生气了,说以前到死者家里坐客,最起码也要带块毛巾,我们只能跟他们干了!村里一伙人就去追他们,一直到祥云老板家里,他家父亲也出来了,说是他们不对了。

  然后一同到指挥部里。死者家属在申请书(赔偿书)上只要求七百块钱,包括丧葬费在内。那个七百是写成这样的:700,00,一共四个零,后面两个零划了一横,前面一点。因为老板不需要出钱,他们也是想向指挥部多要点钱,他们是不肯出的,所以那天那个妇女三老板说,就这么点钱,怎么够呢,多写点。当时我口袋里插了一支水笔,没有墨水,就用口水舔了一下。怎么写?在七前面加个二就成了二千七,加个三就成了三千七。当时就只写了个一,变成一千七了。到了指挥部,里面人说,今天没有时间办理此事,你们先去吃饭吧。当时他们这边可以吃饭。吃饭时,三老板那个婆娘用塑料桶装了两斤酒走过去,我问她,拿着酒干什么去?她说带回家去喝嘛。她是想把酒送给指挥部的人。吃完饭后,我们就把申请书拿给了指挥部。指挥部也同意了我们提出了一千七百块钱的赔偿款。但不是指挥部来赔,而是分摊到下面三个老板那里。后面才知道,指挥部与老板签过一个合同,意思是如果实施工程期间,出了工伤、死人情况,他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法院也支持指挥部的意见。

  三个老板不服气,把我告到法院里。在新大街的法院栏里已经贴起了通知布告:被告和则福,公开审理,某天某日到法院参加开庭,必须出庭。当时,第一眼看到时吓了一大跳。我只是个村干部,只是告我不成理由,把死者的丈夫也告上了,把我家叔伯的兄弟,村会计也告了,说他把钱借给我们。说老实话,当时,我也是有点担忧,因为村里贷的五百块钱。原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向村里借钱,一天内还清则不算利息,超出一天要算利息。当时,因为明天可以从信用社贷款可以还,所以没办什么手续。因为是我支使的,我也脱不了干系,而且是三个被告中列在第一位。

  我们到法庭上时,原告却没有露面。上去被告席前,他们俩个有些害怕,我骂他们,怕个球!大白天到处贴起通知,想赖也赖不掉了,上吧!等原告来了,法庭宣布开庭。庭长是个白沙人,叫杨文先。他说,你们三个不是被告,坐到观众席里去。被告变成了三个老板。在法庭上辩论了一上午,杨文先宣布休庭,并对我们说,下午没我们的事了,不愿意来就不需来了。我们三个也奇怪了,没我们的事?那就让他们去吵闹去得了。我们就慢慢走回来了。吃过午饭后,我约他俩上法院,他们说不去了,免得再提心吊胆的。我说,怕个球!我还想讨个说法呢。如果我不是被告,那说明是你们搞错了,我是冤枉的,那就应该平反,补偿。当时最低也是三十块。他俩连连摇头说,作为被告还想要钱,算了算了。我就一个人骑了辆小单车,赶到法院里头,从后门进去了。杨文先一眼就看到我了,问:有何意见?我说,有意见才来的。如果我们三个都不是被告,那么被告就成了冤案,应该给点补偿。法律里面不是规定起平反、还是受冤补偿什么费,应该补偿最低三十块。杨文先一听,就站起来了,说,如果只说这件事,我在法庭里劝你一下,你这种做法就是想在骨头里面熬出油来,那是不可能的。(俗语)还有什么意见?我说,法庭来劝我,还有什么意见。就这样我也溜回来了,他俩过来问我法庭怎么说,我就把情况说了。他俩也嗤嗤地笑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英古阿格的空间 - 民俗学博客 2009-08-08 21:46: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平凡:多少风雨事旧时月色中
下一条: ·[于萌]“口述历史”现状一瞥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邹元江]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寻访“文化小山村”的纳西族歌者
·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杨杰宏]东巴史诗的音乐程式刍析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
·[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中村贵]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非遗学术大家口述史项目启动
·[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运河记忆:在嘉兴船民的口述史中,寻找对民间生活的敬意
·民间文化保护注重细节追问·[中村贵]关于口述史在现代民俗学应用中的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