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英古阿格]一个纳西族老村长的口述实录
  作者:英古阿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8 | 点击数:31452
 

  八、两个追悼会

  那事没完,接着讲,11月18号,老母亲到老大家,第二年1月18号就死了。老母亲在一月十八号烙饼时,可能是血压高而导致突然死亡。死后,天文村那边老母亲的兄弟姐妹五六个过来了,意思是我家亲姐妹怎么死了,是过来打人命案的。儿媳妇也是天文村的。有人过来喊我了,不是他家人喊的,是村里另外人说,老奶奶不在了,天文那边来了好多人。我心里也闹闷,怎么才两个月就不在了。赶紧过去,先在老奶奶遗体前磕了个头,死者儿女说:阿叔,谢谢了!我站起来说:不是给你们磕的!老奶奶家亲属全坐在东面前厅那边,我接着说:我这头是磕给你们的亲生母亲的,人死了身体是冷的,你家母亲的死是最冰凉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她一直想着:老房子搬过来以后,在那个四面通风的房子里,她的小孙子怎么过着,晚上也睡不着地在想啊!念啊!急啊!我这一句一说完,那边的亲属也流下了眼泪,他们也无话可说了,找不到责备的缘由了。不然是要出人命的,那边也是五六个兄弟姐妹。人死了,总得入土为安,该做的事还得做完。

  村里有人对我出主意说:老村长,应该对那两个忤逆打个耳光,他家母亲是他俩害死的。我问他们:你们也给打?他们说,你先打,我们后面打。这不是乱套了,全村五百多号人,每人一个耳光,可不是把人打死了?又加两个人命案,这不是我的责任了?一直到出殡前,不断有人出这个主意。我坚决予以制止,不能打!打死了责任我来担?出殡前,全村人集中在他家院子里,底下不少人世间嘀咕:这个追悼会老村长怎么开?我们这个村有个新规矩,村里人不在了,就开个追悼会。追悼会有个规定,村里有百多户,每户要去一个,因为要抬棺材到山上,如果遇着下雨天,路烂泥滑,需要人手。每家出一人,至少有百多人,八个人抬,有八十个,可以换十个轮次。主人家要每家每户请抬灵的人,在上午十一点左右先待饭,第二轮待饭的是随死者上山的近亲,然后是举行追悼会,追悼会开完才待其他客人。吃完饭后要搞个追悼会。

  那一天,满满的一院子人,都想看着这个追悼会怎么开。我也是反来复去地想了,怎么讲呢?说儿子与媳妇不对,是他们杀死了母亲?媳妇家的人也来了不少,这种话也说不得的;老母亲不对?死者为大,这更说不得!所有人都看着我,我先鞠了个躬,说:“感谢乡亲父老一起来这儿给阿奶送别,阿奶这个人,家里有四五个兄弟姐妹,也嫁到一个有四五个兄弟姐妹的人家。”

  说完这句,全院的人还是静悄悄的,这里有一种不正常的气氛,我也明显地觉察到了,说实在,主持过几十个追悼会,没有这一次是像那一次样的与众不同。

  “阿奶这个人肩上没少带绳子,手上没少带铁的(指农具)”。意思是一辈子没闲着,一直在操持家里的里里外外,一辈子什么苦都吃遍了。下边听不懂的人瞪着眼看着我说,他到底在说什么呢?

  我又接着说,“阿奶这个人,背上没少背孩子。养了三个子女,都是在阿奶背上长大的,养了孙子孙女三个,也都是在阿奶背上长大的,现在阿奶可以把肩上的绳子放下来了,可以把手中的工具放下来了,可以把背上的孩子也可以放下来了。因得了这个病,我们的阿奶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的心情也是说不出的沉痛。请阿奶走好!”

  说完这句话,朝阿奶灵柩深深鞠了一躬。全院的人哭成一片。事后和兴典[17]问我这些话是从哪儿学过来的?我说到哪儿可以学?是自己想的嘛!满院落都是各方亲戚,我能说这家长,这家短?这样不是搞乱?死者怎么能安息?后面想到了这么几句,因前面两句话(肩上没少带绳子,手上没少带铁的)有些人听不懂,直愣愣地看着我,等我说到第三句,阿奶背上没少背孩子时,那看着我的几个人也听懂了,就把头低下去了。事后阿罗也对我表示感激,说说到点子上了。如果要讲,也不止是这件事,讲不完了。

  说到追悼会,还有一事,就前几天的事。和XX,在云南大学当教授,一直在昆明,前不久不在了,按他遗愿,遗体运回村里。虽然教授死前留下话,说回去也不要麻烦乡亲,但按常理村里要搞个追悼会。村里有人说应由我来说,主要是我会说话。我说村干部还在的嘛,该由他们说的。村干部又找到我,问怎么说才好。我说,和老师是四月一号回到村里,在这之前,村里发大旱,因没有水喝,已经到了挨家挨户地找水喝的地步,麦叶有五片,有三片是枯萎了。但不能说成全部都枯萎了。就这样教给他了。

  事实也如此,和教授是四月一日回到家里,四月二号晚上,我是看好了时间,三点二十五分就下起了雨,下了好大一阵后,响了一声炸雷,天又放晴了。三号早上,门口原来干涸的水沟也流着水了,原来下垂的麦叶也直起来了,原来挨家挨户找水喝的人家也不需要这般辛苦了。和XX阿罗这个人,身为教授,全世界都有学生,他一号回家来,二号就下雨。就这样说得了。我是这样很具体地交待给他了。他连声答应。最后还交待他了几句话,阿奶,就是和XX家母亲,九十八才去世的,以闰年计,是百岁老人了。我说,阿奶是九十八才去世的,和鉴元阿罗才八十几,按理,还可以活好多年的,现在这样走了,让人悲伤不尽啊。如果这几句话也说了,我相信整个院子的人都会哭起来的。我交待说,这样说得了,他也嗯嗯地答应了。到头来说了些什么?尽写了些哪一年参军,哪一年在哪儿读书,狗拉羊肠十八篇,啰里啰嗦地说了些一大堆,不聪明的人不知道,聪明的人也记不住。安乐村的一个老相识后来对我说,原来就知道你会讲,本来是冲着你来,想听听你讲话,却听着这么一通。后来才知道,村干部原来这样商量过,追悼会上部分由我来主持。但我已经不当村干部几年了,名不正言不顺,我坚决拒绝了。他们也没得法,就凑了这么几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英古阿格的空间 - 民俗学博客 2009-08-08 21:46: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平凡:多少风雨事旧时月色中
下一条: ·[于萌]“口述历史”现状一瞥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邹元江]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寻访“文化小山村”的纳西族歌者
·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杨杰宏]东巴史诗的音乐程式刍析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
·[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中村贵]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非遗学术大家口述史项目启动
·[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运河记忆:在嘉兴船民的口述史中,寻找对民间生活的敬意
·民间文化保护注重细节追问·[中村贵]关于口述史在现代民俗学应用中的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