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四
  作者:乔晓光 陈岗龙 白含夏 严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6 | 点击数:28694
 

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取向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认为春节联欢晚会是体现了一种多元文化,还是在促进一种单一的文化取向?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认为,春节晚会要看到春节是民俗的,是民众的。实际上,春节虽然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作为民俗,春节又是最朴素和朴实的。春节展现的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渴望和情感,而其物化形态实际上并不是铺张浪费的。我认为,春节晚会应该体现多元文化,如果她的取向是单一文化,那么她就离民众越走越远。我希望春节晚会给人们带来更接近春节节日民俗本义的东西,而不是春节晚会成为推出少数几个节目或者明星的平台。

  【黑雪39】想要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把所有的内涵深刻的民俗都放进去也太难了。

  【特邀嘉宾:乔晓光】春节联欢晚会是在促进一种单一的文化取向,即一种模式重复的大众娱乐文化,我们希望春节晚会能更深地和节日文化的内在精神契合和沟通,希望以传媒为主的春节晚会和自然生态及人民创造的活态文化传统更广泛地沟通结合。实际上春节晚会是给全国人民办的一台春节社戏,社戏年年演,也塑造了看戏人看戏的习惯,传媒为受众者创造了一个“新民俗”,实际春节晚会反映的问题正是春节本身的问题。大家都感到春节过得没劲,这一定是出问题了,但这问题就一定是因为春节晚会吗?我想不是,我们应该把眼光离开屏幕好好想想。

  【绿极极】春节晚会的确需要更新思路,个性和多元化的确是一个路子,它又能走多远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没落的骑士】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

  【黑雪39】“在春节文化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一些人为干预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民的某些习俗,不知专家如何看待人为干预在文化进程中的作用?”您二位如何看待此问题?       

   【网友嘉宾:晗薇】作用有两种:1、使人民逐渐丢失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2、使其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Hudy】可是有些方面国家也应该鼓励一下,多投入一些。在哪些方面,国家比较提倡?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认为人为干预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会对民俗起到一种作用,但是,长时段对整个民俗的传承和发展来讲,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对民俗的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民众,而不是一两个人,包括官方的干预,他们干预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那么在有关春节文化发展的这种说法当中,有可能提到一些历史人物对春节文化的影响。比如说对联或者倒贴幅字的来历等,可能和一些历史人物有关系,但可能更多的人是拿这些历史人物或者他们的故事来作为合理化解释春节民俗发展变化的原因的借口。

  【吹皱春水】对!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嘛!

  【绿极极】不能忽视“个人”对社会历史的作用。有时人为的因素就不是薄弱的。明、清朝的统治者的闭关政策使中国的文化传承有过近百年的断档,你能说人为的因素是薄弱的吗?!我赞成“晗薇”的观点,有两级分化的可能,但不会绝对。

  【特邀嘉宾:乔晓光】希望我们能尊重人民的习俗文化,我不赞成干预。

  【绿极极】有益的干预是很好的,我赞成。秦统一了诸国,也统一了度量衡和历法。各国的民俗,就多元化来讲,很容易得出肯定的结论。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请问嘉宾,您觉得春节联欢晚会是一种春节习俗吗?

  【猫咪mm】不算吧,那是最初为了活跃人民生活才搞的,就算现在取消了,也不代表什么。

  【吹皱春水】应该是吧?现在已经是人民约定俗成的东西了,好象没有春节晚会就不叫春节了。

  【特邀嘉宾:乔晓光】我认为不是,但是它是一种新的民俗现象,它的生命力和古老的春节习俗完全是两回事。

  【Hudy】除夕夜除了吃年夜饭,就是看春节晚会啦。所以春节晚会应该算春节习俗的更新和完善。

  【雪山47】除夕守岁看晚会,记忆中其他习俗被取代了。

  【没落的骑士】这可能要看时间的考验和它本身的发展趋向。

  【黑雪39】应该是的,也是一种节日庆祝活动。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认为春节联欢晚会不是春节习俗,但是,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好像缺不了春节联欢会了。春节民俗是全民享用、感受和用情感和传统表演的。而春节联欢晚会缺少这些东西,所以不能说他是春节习俗。当然,有一台精彩的春节晚会的春节肯定是一个非常愉快的春节。

  【喜欢做DJ】好的习俗我们可以发扬、可以流传,但当习俗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时,我们当代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您二位谈谈你们的认识。

  【网友嘉宾:晗薇】习俗的主要功能就是要重新调节和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当与社会发展发生冲突时,会自行调节,在传统民俗基础上加入时代特色,形成新民俗。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认为当习俗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习俗自然会被时代淘汰的。

  【yq117】现代春节的概念在民众当中并没有淡化,一些形式的多样化,甚至是现代化,只是构成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并不等于传统民俗文化价值在弱化,而是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几位嘉宾是如何看的呢?

  【猫咪mm】我想是说过去过春节的内容方式和现在不太一样,现在过节还有包括出门旅游、进行健身活动等等......过去则没有。

  【吹皱春水】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春节的多样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对于丰富春节文化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特邀嘉宾:陈岗龙】春节实际上就是一种秩序的调节,但是,他的民俗形态是有限的,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往春节里塞。我们要注意春节的民俗性,民俗是有自己的张力和选择的。只有能够融入到春节民俗的形式或者内容,才能真正被吸收到春节民俗当中,成为他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就继续保持了春节的民俗文化价值。

  【绿极极】“春节是一种秩序的调节。”我很赞成,换一种角度,在心理和时空......很有味道。

  【雪山47】春节更预示着新的开始。  

     【网友嘉宾:晗薇】请问陈岗龙老师,在西方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们应该怎样坚持文化的自觉性?

  【绿极极】不是坚持,是做好,保护好。要不就不叫自觉了。

  【特邀嘉宾:陈岗龙】就拿春节来讲,我们更多的了解春节民俗的内涵,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春节民俗当中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坚持了这种文化的自觉。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节日在塑造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节日的主体是人,是不是现在的许多人为的春节仪式往往忽视了节日中最重要的部分——人?

  【特邀嘉宾:陈岗龙】这个可能主要是许多人为的春节节目,光顾到自己的表演而忽略了接受者,也就是少了互动。

  【网友嘉宾:晗薇】请问陈岗龙老师,怎样实现互动?

  【特邀嘉宾:乔晓光】我觉得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问题本身就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理念。春节当中的娱乐、饮食、歌舞、郊游、串亲访友、祭祖敬神等等都是围绕着人生存情感心理的满足去进行的。春节文化在传统意义上讲,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它涉及到人性的方方面面,但现代生活中的春节,完整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标志着人性的方方面面也在发生着变化。我想古老的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也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有时一种文化的消失并非完全是因为外因,而更多的是自己对自身文化缺乏自信的丢弃。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您认为建立一个“春节失落习俗博物馆”如何?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认为可以,但是我更希望春节活在每个人的心中,而不是在博物馆里展览。

  【特邀嘉宾:乔晓光】建议你可以建立一个《春节失落民间艺术博物馆》。      

    【猫咪mm】不过做个网页倒是不错,方便快捷,还省钱,用网络的方式把它发扬下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3)

上一条: ·春节习俗的历史演变——民族文化的传承
下一条: ·节日文化中的人──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相关链接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罗瑛]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黄涛]庙会对传承春节文化的重要价值·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董晓萍]跨文化大学教育:非遗与多元文化·方寸间传承“春节文化”
·[余珍]多元文化共存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包海青]论多元文化语境与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兴起
·波兰:将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重心·丝绸之路与多元文化:第一届文化共生人类学民族学高级研讨班召集书
·[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吴新锋]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多元文化图景
·[陈连山]论神圣叙事的概念·[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
·[朝戈金]钟敬文“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的再认识·多元民俗文化圈的理论创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