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四
  作者:乔晓光 陈岗龙 白含夏 严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6 | 点击数:28691
 

节日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明月夜!】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节日文化的意识、节日的文化氛围都日渐淡漠,把“拜年”也变成了一种经济活动,只问经济,忘掉了节日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的自觉。请问嘉宾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特邀嘉宾:陈岗龙】春节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重新调节和调整一年当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有邻里之间的关系,还有社会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是伦理意义上的。在过去春节拜年是非常朴素的,而且主要是一个情感方面的调节和交流还有延续。但是,现在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拜年可能变成了调整经济利害关系的手段,实际上是违背了春节拜年的民俗本意,实际上这是对春节拜年的亵渎,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春节礼物的交流。春节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讲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是,在物质上它是很朴素的一种民俗,春节不等于铺张浪费,现在的拜年变成了经济活动,它的礼物就变成了贿赂,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过年,手里拿着一瓶酒,到村里年高的长辈家拜年,拿酒给他倒上一杯,敬完酒又把剩下的酒拿着到另外一家去拜年,拜年的情感和伦理的交流全在这里了。我认为一个人缺乏文化自觉是很可悲的,改变这种把拜年变成一种经济活动的情况还是要靠大家对春节文化的进一步理解,因为更多的人拜年还是遵循着春节的古老的民俗传统。我们提高了文化自觉,让你更多的感觉到真正的民俗意义上的春节拜年,是高于经济活动的情感交流。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推荐一个网友昨天提出的问题:民俗是有背景的。它有很深的文化基础和民族情结在里面。记得有一位欧洲的思想家说过:东方和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社会理念都有走极端的可能,只有相互融合,人类的前途才是最光明的。但也有人说,当西方的思想哲学不能最终解决人类的发展问题时,在东方的思想哲学中,就会找到答案。所以,回答你的问题就要看最后的一个尖锐的论题:东方的和西方的思想哲学谁更适合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特邀嘉宾:乔晓光】人类的文明史有东西方之分,但是从地球45亿年漫长的成长史来看,东西方是不存在的。文化应该以质量取胜,而不是方位。适合人类发展的思想,必然会受到普遍的尊重。

  【没落的骑士】有人说,古代的哲学在希腊,近代的哲学在德国,我不以为然。东西方人性格的差异,在哲学的进程中产生着不一样的东西,在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思想大统的趋势,也许是对人们性格的最好的融合的解答。

  【猫咪mm】东方的建筑一样很宏大,只是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比如被毁坏的圆明园,长城,故宫……很多啊!

  【没落的骑士】许多古建筑的宏大都在对天的畏惧,中国的建筑在此并不缺少。它在以细部的婉转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宏大,北京那几座大庙有此迹象。呵呵,胡说了一些。  

     【热情薯片】东西方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而造成的两种文化正好能展示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东西。我想综合一下,如果把罗马的建筑和中国的服饰放在一起该多好,至少可以说我们现在能够办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应该属于全人类,也急待有眼光的人的开拓而不是把古文明当垃圾,我相信人们今后还将会尊重文明。就连动画片里的数码宝贝也完全不是数码的,更不是机械的,而是带有古埃及金字塔和人类之间感情的。  

    【笑春风!】乔老师,艺术家在传统民族文化,尤其是在春节文化的扩展和延续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面临全球化或者说迅速地市场化的现实环境时,艺术家的角色显然在被迅速的改变。首先,他们不再被认为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不再是被上天选中的特殊人物。同时,他们也不再是现实主义或人文主义传统中的人类良知的代言人。取传统的艺术家的天之骄子位置而代之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生产系统。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

  【特邀嘉宾:乔晓光】首先,在传统民族文化当中,艺术家从来没有做过主体,主体是人民自身,但作为主流文化的艺术圈中,艺术家是主体。应该说,现在作为主流艺术的艺术圈,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因为在一个信息传媒时代,具有了更广义的表现方式和沟通渠道。取代传统艺术家位置的不仅仅是庞大的文化生产系统,应该是现代的文化生活方式。

  【猫咪mm】春节是个传统的节日,在华人中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它似乎在非华人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多大影响,而西方的圣诞节为什么会在中国有着广大的市场空间,商家拿它做文章,百姓也拿它当节日,是什么使得西方这种文化有如此影响,而春节文化也能这样吗?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们谈春节着重点还是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因为春节毕竟是中国人的春节。圣诞节和春节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春节在中国是有根的,它是中国人的生存基础和农业生活方式基础上产生的节日,它跟中国人的生活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且它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一种民俗。圣诞节在中国有一定的空间,但是中国人过圣诞节并没有像西方人过圣诞节那样的真正的宗教情感和文化情感,说白了,中国人过圣诞节实际上是没有文化和宗教的根基的。但是,很多中国人喜欢过圣诞节,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东西,这种接受是跟本土民俗的春节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市场经济也好,商家也好,如果在春节上作文章,我认为他首先做的还是挖掘春节作为民俗的深层内涵。

  【没落的骑士】也可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挑战,也许只是寻找快乐的理由。

  【雪域精灵】我想这跟我们国家的国情有关,只有中国不断的壮大,富强,才能在世界上有一个很好的地位,才能使其它国家的人们注重到我们的文化。

  【黑雪39】随着国外的很多节日传入我国,我们的春节会不会渐渐地被腐蚀了?其他民族节日文化的冲击对春节文化是好是坏?要是春节没有了我们传统的面目,那他还是春节吗?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认为,中国人不丢掉自己的根那么春节就不会消失的,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的冲击对春节来讲未必是坏事,因为春节是开放的,只要符合中国人民俗情结的异民族的节日也会被春节所吸收的,我认为春节民俗的生命力还是非常顽强的,因为民众最离不开的就是他们的民俗。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民俗不会被他的民众轻而易举的丢掉的。春节是传统的,但是也是不断发展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3)

上一条: ·春节习俗的历史演变——民族文化的传承
下一条: ·节日文化中的人──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相关链接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罗瑛]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黄涛]庙会对传承春节文化的重要价值·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董晓萍]跨文化大学教育:非遗与多元文化·方寸间传承“春节文化”
·[余珍]多元文化共存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包海青]论多元文化语境与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兴起
·波兰:将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重心·丝绸之路与多元文化:第一届文化共生人类学民族学高级研讨班召集书
·[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吴新锋]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多元文化图景
·[陈连山]论神圣叙事的概念·[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
·[朝戈金]钟敬文“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的再认识·多元民俗文化圈的理论创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