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春节文化网上谈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春节文化网上谈

春节文化的扩展与延续——多元文化共存与发展
——春节文化网上谈系列之四
  作者:乔晓光 陈岗龙 白含夏 严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3-06 | 点击数:28687
 

 

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形态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春节习俗发展到现在,是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基础上,融汇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因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形态。请两位专家就此发表观点。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认为春节习俗从远古发展到现在,是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功能和形态到今天综合性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漫长过程。其中,从纵向坐标上看,除了春节本身内涵的自发性扩充之外,横向坐标上与中国历史上多民族交融和多元文化的交流是分不开的。中国是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在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共同繁荣中春节可以说是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首先,不少少数民族的新年原来并不是今天的春节,他们现在过春节基本上是接受了汉族的春节习俗。而且,我认为春节对今天多民族的中国来讲,不仅仅是农业民族或者汉族的节日,也是融会多种经济生活方式和多民族文化内涵的一个盛大节日。而就汉族的春节来说,她今天的形态和文化内涵中确实也包含了不少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因素,甚至国外的文化因素,只不过这些内容现在已经很难清楚地剥离开了,因为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们已经交融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这不是说表面上的好话。

  譬如,魏晋南北朝时候形成的舞狮子的最早起源,据有关专家考证就好像不是中国本土的,而是经过中亚传进来的。但现在中国人不会说舞狮子不是中国的东西,而且舞狮子现在也只有中国才有。因此,我觉得知道春节民俗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内涵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必刻意去把他们剥离开来。春节的意义在于她的整合,而且更多的人是在享用春节,我不喜欢为了看个究竟把一个好端端的东西解剖得支离破碎。这对研究者来说是必要的,但是研究者最后追求的也是她的完整意义的解读。我们有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春节的理念就够了。

  【特邀嘉宾:乔晓光】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中华民族传统的形成是和中国文明的发展一致的。我们知道,许多重要民俗的形成,更多的是在先秦末期到秦汉时期形成的。早期的时候,在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包括红山文化(东北地区和内蒙地区)、包括沿海地区,有许多古老的氏族文化,实际上是这些不同的、非常有文明起源性质的古老的氏族文化,冲突、交融到最后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汉文化。比方说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原文化,她所拥有的重要的节日的比重远没有南方丰富,我想南方文化在一个广阔的地域当中,包含了很多民族的文化形态。在封建农耕时代,这些南方文化曾长时间的被忽视,那么春节文化的丰富性恰恰正是由这些多民族的民间文化形态支撑着。只要我们走向民间,我们就会鲜明生动地体验到这种多元文化的丰富存在。

  【黑雪39】请问我们的春节有没有融入各民族的文化?是不是具有多民族的特色?春节联欢晚会上多民族的特色有多少呢?

  【网友嘉宾:晗薇】汉民族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发展为今天的面貌。

  【长白天池】说的好!很客观!  
       
    【特邀嘉宾:乔晓光】春节尤其是在南方,融入了很多民族的文化,应当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但我们的文化理念在鼓励多元文化特色上是不够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多民族的样式有,特色不够。比方说像民歌,生活当中各民族真正动人的富有生命魅力的歌手太多了,我有时候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春节晚会上唱一首他们家乡动人的名歌呢?我常常在生活当中被他们的歌声感动得流泪。

  【吹皱春水】我觉得大家对春节晚会的期望太多了。

  【热情薯片】我觉得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都很好听,令人能够原汁原味地品尝出民族风情来,我认为保存自己的民族特点,是无论哪个民族都需要考虑的。

  【热情薯片】我热爱自己的民族,当听到更贴近自己民族一点的音乐时,我也会流泪,如《红楼梦》、《西游记》、《汉宫飞燕》插曲,大唐宫廷音乐,秦淮河边《桃花扇》中的音乐等等。  

   【特邀嘉宾:陈岗龙】春节这个民俗的起源可能是农业民族,是比较单一的民俗,随着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春节这个民俗的内涵不断地扩展,不断地丰富。我们今天看到的春节的节日文化已经是多民族的,这里面到底是哪个民族的,很难来解释清楚,因为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的文化已经是水乳交融。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把春节看成是汉族的单一节日,应该把它看成是中国多民族共同的节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北京,我每年春节都去雍和宫看跳布扎,这是驱灾造福的佛教民俗,不是汉族的,是藏传佛教的民俗,在藏、蒙地区是非常流行的,而且它是新年节日的重要内容。我每次去雍和宫看跳布扎的时候都见到有很多北京的市民来观看,同时他们也都带着一种信仰的情感,这里我们就看出跳布扎这个民俗已经融入到北京市春节节日文化里去了。这就说明春节里包括的这个民俗是从藏传统佛教来的。同时,这个民俗就是藏族和蒙古族享用的,现在它已经被更多的汉族人民接受了,这也说明春节的民俗在不断扩充,不断吸收各民族的文化成份进来,从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主持人:曹云霞】两位专家能否向网友介绍一下其他民族类似于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

  【特邀嘉宾:乔晓光】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一个古老节日,许多民族都在参与春节,但同时他们也保留着自己民族的年节,比如说苗族等。当然,我们现在对其他民族过自己年节的方式,作为传媒确实报道的还是很少。因为春节和许多民族对历法的认识相关。作为现在的春节方式,主要还是以汉民族为主的,但在不同地域春节方式当中还是融合着他们本地域积淀传承的民族文化。

  【网友嘉宾:晗薇】比方说苗族过苗年,藏族过藏历年,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各少数民族刚度过的开斋节等等。

  【特邀嘉宾:陈岗龙】我倒是没有统计过,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都是过春节的,有的民族除了过我们大家普遍认可的春节外还要过本民族的新年。如藏族,又过新年又过藏历年。这些春节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形态方面则更丰富多彩,更具有民族特色,更具有吸引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2002-12-13)

上一条: ·春节习俗的历史演变——民族文化的传承
下一条: ·节日文化中的人──公民身份的文化维度
   相关链接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罗瑛]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与认同重塑·[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黄涛]庙会对传承春节文化的重要价值·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董晓萍]跨文化大学教育:非遗与多元文化·方寸间传承“春节文化”
·[余珍]多元文化共存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包海青]论多元文化语境与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兴起
·波兰:将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重心·丝绸之路与多元文化:第一届文化共生人类学民族学高级研讨班召集书
·[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吴新锋]神圣与世俗之间的多元文化图景
·[陈连山]论神圣叙事的概念·[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
·[朝戈金]钟敬文“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思想的再认识·多元民俗文化圈的理论创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