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春节总让我们心动
  作者:人民日报 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9 | 点击数:14942
 

    盼望过年的人, 
    怀有一种充满感情的希望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物质丰富了,日子好了,这过年还有什么可盼的呢?盼,依然是盼。不是盼吃盼穿,盼的是一种情感。一种平日很少见的情感,一天一天地在头脑里盘旋,像一种力量在你心中不停地下沉。有几个电话一定要打,有几个人一定要去看,天地君亲师,排排队,不可漏掉了谁。每次过年,都会有奇遇,一个电话经过了十几个转接,终于找到了。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小学同学几十年没有联系,忽然就有了通话。原来,竟然住在一个小区。

    人和人的情感,在过年的时候忽然显得重要起来。感情的需求,在这样的时刻忽然凸显出重要来。这种情感是亲人的团圆,是友人的联络。所有盼望过年的人,都怀着一种充满感情的希望,对父母,对子女,对朋友,对国家,那种情感,是人所特有,并支撑着所有的人。

   

    我们经历的事情越多,心里的信念越朴素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09年元旦的早晨,我女儿一睁开眼睛就搂着我的脖子说:“新年我想长出一对翅膀来。”然后她突然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2009年还会有汶川大地震吗?”我说:“不会了,2009年我们一定会很好。”这是我很本能的一个回答,但我当时突然觉得一个三岁多孩子说得挺客观的。2009年我们知道的是金融危机一定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知道的事情还会有很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像一个孩子一样心里长出翅膀来。正是因为这一年还有很多的不可预测,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一双翅膀,让我们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让我们还有憧憬有渴望。

    2008年,中国人的情感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激荡,我们所经历的光明与苦难在这一年都几乎达到了极限。我们经历的事情越多,心里的信念越朴素,人在岁月流光中走过来,心会变得越来越柔软,心会变得越来越坚强。我们因为柔软悲天悯人,我们因为坚强穿越苦难,过了这一年,我觉得柔软的更加柔软,坚强的更加坚强。

    春节期间不光我们家人一块过,我也希望朋友都能和家人一块过,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多了,就觉得伦理的归属要重要。其实,只有东方才有春节,春节的东方意味就在于它提醒我们一个最重要的依托。在新年中,温暖的伦理会给我们超越一切的力量,就像大地震的时候,最朴素的伦理亲情给我们一种支撑。

    我不是一个爱做详细打算的人。新的一年,充满诚意地去活着,扎扎实实地活在当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大地周刊 2009年第2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缤纷“拜年礼”让牛年“牛”气十足
下一条: ·[马潇]口述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变迁(1949-1989)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