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春节总让我们心动
  作者:人民日报 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9 | 点击数:14934
 

    慎终追远,尊重文化传统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在我小时候,最盼的事、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了。因为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在我老家,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以后,就开始轮着吃团圆饭了。开始是亲戚之间一家一家轮着请着吃,到了年三十,除夕晚上,就是在自己家里吃团圆饭。除夕晚上要祭祀,拜祖先,然后吃年夜饭,过了午夜12点后就拜年,给父母拜年。大年初一早晨串门拜长辈。

    过去,大家族都有祠堂,一般家庭里都有神祖牌位。追思是很重要的,这是对整个民族的教育,不忘本,报恩。慎终追远——慎终就是对待去世的,追远就是对待祖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样,整个社会道德修养提高了,民风也淳厚了。春节祭祀的意义,通过一定的形式,发扬光大是很有意义的。

    2009年,我最关心的还是对我们文化传统的认同,我们文化的主体意识,认同我们的文化传统,尊重文化传统,树立文化主体意识。我希望2009年,在文化传统的认同、尊重与自信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推动。

   

    认同自己的国家 
    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过年首先是一家人团圆,团聚,放下所有烦恼,大家能聚在一起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的过年气氛越来越热烈,并且热烈的程度越来越高了,一些传统的过节方式开始恢复,传统色彩也越来越浓厚了,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过年的文化越来越重要。同时春节也变成了一个全球华人,乃至国际性的一个大节日,

    第一个国际化一方面是各国华人的影响力和中国崛起造成中国的影响力都很大,中国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个是全球华人过年的夙愿也越来越强烈,为了守候自己的传统,给自己增加一个既认同于自己目前的国家,也认同自己祖国的文化,全球华人的认同使得春节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个实际上在国际上中国与各个国家都有一个跨文化的沟通和协调,以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兴趣。所以在东亚各个国家,乃至于在整个世界上,春节已经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国际上,春节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的年,或者随着中国的崛起,随着华人社会的增强,随着跨文化交流沟通的延续,慢慢会变成一个国际性的。

    2009春节即将到来我祝福我们的国家和每一个人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在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候,希望国家化解各种困难能够顺利平平安安往平稳地前发展,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在2009年我祝愿我们的国家有新的繁荣,期待新的繁荣的出现。

   

    春节,在我们的血脉里    

    刘魁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我一直认为,在我们民族血脉里,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到过年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人,哪怕他忙得一塌糊涂,哪怕他完全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到了这个时刻,他会心动,会慌神。他会思念或寻找自己的父母亲人,思念故土。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心里有一种感情在升腾:我会思考,过去的一年,自己有哪些不足,要在新的一年里加以改善。

    春节期间,能团圆尽量团圆。团圆会加深人在家庭里的亲近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应该花大力气来解决春运问题,这样我们的传统就会延续下来,这个传统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对于民族认同有很大好处。一是家庭的团圆,二是单位的团聚,比如各种团拜活动,非常好,这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好时机。这种情感联系我把它看成是节日活动非常重要的核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大地周刊 2009年第2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缤纷“拜年礼”让牛年“牛”气十足
下一条: ·[马潇]口述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变迁(1949-1989)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