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谢国先]论中国少数民族谷种起源神话
  作者:谢国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5 | 点击数:14081
 

 

内容提要:叙述事物起源是神话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少数民族的谷种起源神话往往说谷种是男人或狗经过许多努力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才取得的。按照一般的科学常识,作物栽培主要是女性在采集食物和照料家园的过程中逐渐发明的。谷种起源神话和作物栽培历史的矛盾是男性强权话语的结果,男人在神话创作中把女人的功劳窃为己有。谷种起源神话中的狗是男人的象征。谷种起源神话中的男人不是包含男女两性的普遍意义的人。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谷种;神话

神话是一定群体集体的意识活动的产物,显示了这个群体在某个时期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生命的起源、性质、存在状态以及发展演变规律的思考。对于神话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来说,神话是对真实的叙述,而不是对虚幻的表达。追溯事物起源并把这种追溯成果以神话(或者其他方式,如雕刻、绘画等)的形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一活动是出于人类心理对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获得规律性认识并保障自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健康存在的需要。
人类为了生存就得设法获取食物。在畜牧业和农业发明之前,狩猎和采集曾经是人类获取食物的两种主要手段。实际上,与其他手段相比,这两种手段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使用的时间最长。因为狩猎和采集这两种不同的食物获取手段几乎总是在同一群体中共同存在且互为补充,所以使用英语的研究者在提到使用这种生存方式的人群时多用连字号把二者联系在一起(hunter-gatherers),并同时加以论述。
畜牧业和农业在狩猎和采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逐渐取代狩猎和采集而成为人类主要的食物获取方式。畜牧业和农业起源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分别是动物的驯化和植物的栽培。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狩猎活动发展出动物驯化,采集活动发展出植物栽培。就人类的劳动分工而言,狩猎主要是男性的活动而采集主要是女性的活动。但植物栽培(甚至也包括动物驯化)很可能主要是由女性完成的:即使是在游动的群体中,女性要照料人类幼小生命,所以比男性更需要留在相对固定的家园里,而相对固定的家园正是植物栽培和动物驯化的重要条件。
中国少数民族创造和传承着数量众多的粮种起源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粮种起源神话中的具体作物名称或为谷,或为粟,或为麦,或为荞,或为包谷,或为青稞,等等,但这些差异在我们目前的研究中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因为神话要强调的无非是粮食作物的起源。其中出现得最多的谷种实际上是粮种的代表。因此,谷种起源神话可以看作是粮种起源神话。中国少数民族对谷种起源和栽培的神话叙述,实际上是在神话中叙述农业的起源。
 
一、中国少数民族谷种起源神话的内容要素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对谷种起源的叙述与对人类历史的叙述有关。有的神话说人类经历起源、再生,然后繁衍发展到现在;相应地,谷种起源神话就会说到谷种失而复得的情形。但对谷种起源神话的叙述者来说,重要的是告诉人们今天的谷种是如何得来的。因此,我们讨论的谷种起源神话也就是关于留存至今的谷种的起源神话,而不是关于曾经消失的谷种的起源神话,因为这两类谷种起源神话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中国少数民族谷种起源神话的基本内容是:人类没有谷种,某个人或某个(些)动物,或者某个人在某个(些)动物帮助下,到天上或另外某处,取来谷种,或者某个神主动给人类谷种,人类从此开始谷物栽培。
中国少数民族谷种起源神话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获取谷种这一行为的具体实施者(谁取谷种);在人类取得谷种之前,谷种存于何处(何处取谷种);在人类取得谷种之前,谷种为谁拥有(向谁取谷种)。在这3个问题上,中国各少数民族神话的叙述或相同,或相似,或不同;甚至在同一个民族中也存在多种说法,我们据此制成表格如下①。
表1 谁取谷种、何处取谷种、向谁取谷种
民族
谁取谷种
何处取谷种
向谁取谷种
 
男人:
 
 
仫佬族
到天上玩
天上
玉皇大帝
高山族
挖山芋到宫殿
山中某地
老人
珞巴族
打猎
西藏米林县某地
鸟嗉子
羌族
娶天神之女
天上
天神
独龙族
上天偷谷种
天上
 
傣族
打败九条毒龙
山顶龙宫
龙神
彝族
偷谷种,变狗
大海底
龙王
纳西族
娶天女
天上
天神
普米族
娶山神女
天空(箭射谷种)
山神(天神)
苗族
沿途动物帮助
地上天边
 
德昂族
天王要来谷种
天庭
仙人
 
女人:
 
 
独龙族
天女嫁给人间男子
天上
天神
藏族
天女嫁给人间男子
天上
天神
 
男人和动物:
 
 
哈尼族
和金马,男人死亡
天上天神的女儿
 
布依族
和狗、马,男人死亡
西边天脚神河
洞神白虎雀神
水族
和狗
东方东河坝
老人
藏族
和马,男人变狗
远方
蛇王
 
动物:
 
 
瑶族
老鼠(咬碎谷子过河)
天上
天神谷神谷娘
独龙族
狗(与男人天女同来)天上
天神
 
德昂族
水牛(带种子,传错话)
天上
天神
彝族
狗(带猪同行)
远处某地
 
怒族
狗(猎狗拖回麂子)
山林,麂子头上
 
佤族
大蛇
大水潭
 
壮族
九尾狗(被砍断八尾)
天上
天上人
傈僳族
狗(向太阳哭求)
天上
太阳
布朗族
蚂蟥(洪水中取谷种)
洪水中
谷种被水冲走
普米族
狗(男人让狗取谷种)
大海那边
神仙
苗族
狗(御狗揭神农皇榜)
西方恩国
西方恩国国王
侗族
神牛(带谷种,传错话)
天上
贯公
蒙古族
狗(上天计饭带来谷种)
天上
天神
仡佬族
狗(上天带来谷种)
天上
 
土家族
狗(上天带来谷种)
天上
 
佤族
蚂蟥
天上
天上人
 
神:
 
 
哈呢族
神仙的女儿(母狗)
天上
神仙
景颇族
女神
 
 
拉祜族
仙姑
天上
天上
门巴族
天神
天上
天神
毛南族
神农
 
神农
哈呢族
男神
天上
天神
瑶族
 
南天
鼠王
德昂族
 
地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吕斌]当代古玩业的隐语行话
下一条: ·[杨恩洪]给史诗传承留下一把金钥匙
   相关链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孙正国]乡村记忆、身份重构与神话资源的价值认同
·[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米海萍]试析青藏地区多民族神话的内容与特点
·[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黄景春]黄帝神话的在地化生产及其文化产业开发
·[何帅]网络游戏对神话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
·[高健]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陈连山]《山海经》中帝俊神话的再解读
·[陈杰]盘古神话的生成:本土化与地方化的结合·[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