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谢国先]论中国少数民族谷种起源神话
  作者:谢国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5 | 点击数:15305
 
 
表2中的武器,有弓箭、弩、刀、腰刀等。我们觉得,谷种起源神话有时和难题求婚型神话结合在一起,不易分离;我们也不应把二者割裂开来分析。弓箭的使用不仅出现在难题求婚型神话中,也出现在其他英雄神话和童话中。包括神话在内的口头文学作品对弓箭的强调实际上是对弓箭使用者的本领和身份的强调,也就是说,是在强调弓箭的使用者是一个男人,而不是女人。如果完成一项事业需要勇气、力量和杀敌的本领,那么这项事业应该是男人的专利。正因为男人投身于冒险和战斗被人们认为天经地义,亚马逊女战士和花木兰之类的例外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谷种起源神话中涉及的武器不管是弓箭还是砍刀、腰刀等等,都表明谷种是在人显示了男性勇力而不是女性魅力之后才得到的。弓箭和刀剑之类之所以在战斗中出现得较多,是因为对于创造上述谷种起源神话的中国少数民族祖先来说,克敌制胜的武器除了拳头之外,能够实施远距离打击的武器是弓箭,能够实施近距离进攻的武器是刀、剑、标枪等。而且,弓箭和刀剑也是男人狩猎时的主要工具和武器。
我们也注意到,在混合了难题求婚和谷种起源两个主题的神话中,在男人解决难题(包括用弓箭射鸟从而得到需要的种子)时,女人往往充当了帮助者的角色,给男人出主意。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神话一方面要强化男人的高大形象,另一方面也不能说女人在人类发展中没有作用。后来的巧媳妇故事,今天的女强人故事,都可以看作是女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话语权丧失和历史失真的无奈抗争。
 
四、结论
 
中国少数民族的谷种起源神话并不是对作物栽培和农业起源的真实历史的描述,而是男性意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借虚构的情节强化男性对人类某个群体甚至对全人类的重要性。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基本上不承认妇女在采集过程中逐渐发明农业的事实,而把谷种起源(农业发明)或直接归功于男子的勇敢行动和牺牲精神,或说成是动物的功劳。在这些动物中狗的出现频率最高,而狗是男子的象征。
狩猎主要是男人的活动。谷种本来与狩猎无关,但神话还是把二者联系起来,所以神话说男人射鸟(珞巴族)、杀鸟(水族)得到粮种,甚至直接从天空射下粮种、畜种(普米族)。神话说鸟嗉子或鸟肚子里取谷种也是贬低妇女的手段之一,因为鸟是弓箭射下的,弓箭是男人使用的。
由此我们也认识到,神话不是无意识的产物,而是有意识的创造。神话总是要表现一定群体(性别群体、民族群体、阶级群体等)的思想。神话是一定的意识形态的结果,它被编造出来之后又会对社会各群体的意识形态发挥影响作用。神话是维护既有秩序的神圣工具,是裁定现存状况合理性的终审判决。今天的女性如果要向男性争取平等的话语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是不是应该从神话批评开始呢?
 
注释:
①资料主要来源于谷德明编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徐华龙、吴菊芬合著的《中国民间风俗传说》,李子贤编的《云南少数民族神话选》和《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在表格中就不再列出。
②这个说法是李子贤教授1985年3月带领云南大学中文系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谢国先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岳宋乡小新寨等地搜集到的。讲述者岩瑞(佤族,男,30岁)、大岩忠(佤族,男,55岁),翻译者肖子生(佤族,男),由李子贤、谢国先记录整理。
③艾里奇·伊萨克著,葛以德译《驯化地理学》,第147页,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④李子贤编《云南少数民族神话选》,第285-287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⑤钟宗宪:《图腾与中国神话研究的迷思》,《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⑥管彦波:《少数民族头饰中的图腾遗迹》,《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⑦〔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修订本),汪宁生译,第94页,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⑧〔美〕B.M.费根:《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教研室译,第274页,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⑨艾里奇·伊萨克:《驯化地理学》,葛以德译,第128页,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⑩狗与男人互变的一个例外是哈尼族中神给人带来谷种的神话。这则神话说天上神仙的女儿幺姑娘同情人类,把神仙父亲的谷种送到人间,被神仙变成一条母狗,永远留在人间,帮人们看守门户。如果把幺姑娘和幺姑娘变成的母狗理解为女人,那么这则神话可视为对男子抢夺谷物栽培的功劳的抗争。
(本文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4期第17~23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吕斌]当代古玩业的隐语行话
下一条: ·[杨恩洪]给史诗传承留下一把金钥匙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
·[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
·[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
·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