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人民日报专版:当网络牵手春节
  作者:人民日报科教部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6 | 点击数:16159
 

当网络牵手春节

本报记者 陈晨曦 倪光辉
《人民日报》(2009年2月5日14 版)

 
 

网络春节全景图  邱炯 绘

 
  当传统习俗碰撞网络时代,拜年守岁进入虚拟空间——春节,这个带有中华民族独特印记的节日似乎已经走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

  然而,站在这个路口,并不需要非左即右的抉择,或是左灯右行的敷衍。网络参与下的春节只是改变过节方式,不变的仍是节日的特质。虚拟空间所承载的内容,依然是人们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真实片段。

  当春节牵手网络,传统的欢乐里融入现代的色调。当网络牵手春节,你我感受的不只是速度,更有温度。

  ——编  者

  

  网络守岁
  今夜无人入眠

  牛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记者走进北京的一家网吧,发现生意并不冷清,300多台机器有一多半都亮着显示器。据这里的网管介绍,上座率在七成以上。有的人在虚拟世界里享受新春的滋味,有的在网络游戏中拼打厮杀,各有各的乐趣。

  尽管外面鞭炮声大作,网吧里的电视机正在直播春节联欢晚会,但这些“网络守岁”一族却显得无动于衷,守在电脑前,点鼠标、敲键盘、发帖子、玩游戏,在网上迎接春节的到来。

  对于爱玩网络游戏的“玩家”来说,春节长假无疑是狠玩游戏狂“练级”的大好时机。20岁出头的张磊正在和几个朋友鏖战网络游戏,“和家里人吃完年夜饭就跑出来了,平时大家都忙,难得凑在一起玩儿网游,这是我们几个人春节的保留节目”。张磊和朋友们直言,传统的过年方式已经让他们觉得有些乏味了,“对春晚也没什么兴趣,只看了看赵本山的小品”。

  一位网友在BBS上表示,很多人选择在网上过除夕,缘于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心态,“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互动性强,选择空间大,可以听歌、看电影、聊天,不好玩就转到别的论坛去”。

  平时,大学生和外地务工者是网吧的主力军,“网络守岁”的人群中,也不乏他们的身影。家在安徽的小赵已经是连续第三年选择在网上过年,“路上太辛苦,我一边用视频和家里人聊天,一边看网上直播的春晚,这样过年也不错”。

  传统的除夕之夜,人们守岁过年;如今,网络春节也同样“今夜无人入眠”。


  电子祝福
  复制不减真情


  除夕之夜,手机祝福不断,邮箱贺卡塞满,发送祝福短信、电子贺卡已经成为人们拜年的一种习惯,网络手段让节日祝福更加便捷。网友们不愁没有吉祥的词汇,因为互联网的祝福图片和词汇以海量著称。

  民俗学家刘魁立认为,人们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所有亲朋好友亲自见面、亲自拜年难以做到,于是,群发短信祝福被人们迅速接受。

  尽管祝福群发的理由很多,然而,同质化祝福难免冲淡真情。细心的人会发现,与前几年太多雷同的短信相比,今年的原创短信多了。吉林大学的大四学生张一川每年春节都会自创一条拜年短信,“群发短信挺无奈的,收到一两百条,却很难有什么印象,自己用心编一条,让亲朋好友看了会心一笑,能体现点儿自己的个性吧”。

  除了短信和电子贺卡,QQ、MSN、视频等多种多样的网络祝福和拜年方式层出不穷,不仅远隔千里也能观其貌、闻其声,而且表情丰富、形式多样。

  不管拜年的方式如何,当您对着电脑或拿着手机轻触键盘时,输入的也是对新年的期待和亲友的祝福。可以改变的是承载这种情感的模式,不会改变的是相聚温馨的年味。铁杆网虫“茅茅”说:“每个网页上都贴着喜气洋洋的春联和年画,每一个虚拟社区里都有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在这里能够吃到‘电子水饺’,还有机会中各种大奖。打开自己的信箱,网友拜年的电子贺卡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使新年过得异常温馨和轻松。”


  礼尚“网”来
  网络刷新生活


  “扎根家园,埋头网游”,这是湖北老乡论坛坛主“老S”的牛年春节生活写照。因为车票、加班等原因,在济南市工作的湖北孝感人“老S”无法回家过年。在牛年到来之际,“老S”独自推出“贺新年,送大礼,促和谐” 家园游戏系列活动:

  通过“茶花女”游戏给好友栏的老乡各送出“大麻花”一份,通过“葵花点穴手”游戏送出“大火腿”,通过“大富翁”游戏送出大富翁现金2亿元。2009年1月25日24时前, “老S”将这些礼物一一送出。

  早在节前,不少网站就推出了各种优惠措施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吸引眼球的手段。随州热线不定时公布免费上网的账号,网民可以享受两小时免费上网,而搜狐、网易等网站推出各种精美的贺卡。在网上购物方面,优惠的促销价格使网民不得不动心。网上放鞭炮的爆炸声声声入耳,网民笑逐颜开。

  网上过春节也减轻了游子离乡的愁绪。在世界银行工作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过节的时候,大家最多打打长途互相问候,可今年我们不但在网上见了面,还通过网上花店为远在湖北恩施的亲人送去了节日祝福。”

  黄先生说,早在春节前他就让家人给电脑装上了摄像头,大家都能在互联网上看到对方。“一家子集聚网上过节,这在我们还是头一回。好长时间没见到父母,我女朋友特意打扮了一番,我也即兴准备了小节目。爷爷奶奶特地把家里的几个亲戚都‘召集’到家,和我们一起在网上过节,大家乐得嘴都合不拢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09年2月5日 科教周刊

上一条: ·[马潇]口述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变迁(1949-1989)
下一条: ·[萧放]春节:民族的心结,亲情的驿站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杨俊安]文学与民俗的交融:《窦占龙憋宝》中的民俗生活·[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柏仙爱]政策网络视角下我国非遗文旅融合政策执行研究
·[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