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陈勤建:从传统上讲春节要做近60件事
  作者:陈勤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30 | 点击数:12261
 

有人说,传统的民俗已过时,唯有引进外来的现代文化与精神文明,才能重铸国魂。这是不正确的。在建设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中,当然应该吸取外国优秀的精神文化。但是,一国的国魂,代表民族群体的崇高精神,不可能是外来的,而只能是本民族中固有的,它的根基不在国外,就在我们千万年来流传不衰的优秀民俗之中。这些民俗中展现的民族的精神力量,足以代表我们国魂的雄姿。例如,心意民俗中,凤凰非梧桐不栖,大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抱负,精卫衔木填东海的悲壮举止及夸父逐日的勇敢坚韧,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自我牺牲等等,无一不令人扼腕叩节激动不已。人生社会民俗中,重阳节登高尊老,其精神今天仍为社会倡导,成为全民响应的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
民俗孕育了国魂,国魂就在民俗之中。如美国,立国才几百年,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居民来自五大洲,四大洋,如何把他们牢牢地粘在一起,是个大问题,为此,就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日和其他的习俗活动,从中来操练并展示一种美国精神。至今,它们已有了200多个稀奇古怪的节日。透过这些眼花缭乱,色彩艳丽的节日,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其中明确的动机——企图铸造美国魂。这种方式究竟有多大效果,姑且不论,但是,民俗与国魂民族精神是紧密相连的母子连环,这是事实,我们千万不能忽视。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09-01-19

上一条: ·[古清生]荆楚的年风
下一条: ·狂欢中国:解读春节的十个关键词
   相关链接
·[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
·[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闻云峰]彝乡的“年味”:云南省洱源县松鹤村吹吹腔春节演剧的调查研究
·[汪欣]谈人工智能时代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陶书敏]春节祭祖的体化实践与象征秩序
·[齐琪]从民俗活动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李牧]共舞:海外华人春节庆祝中的舞蹈与舞会
·[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巴莫曲布嫫]保护非遗一定要有双重视野:植根中国,融通世界
·[王晨阳]论春节对优质教育的贡献·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
·[朝戈金]春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