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武文]民俗叙事方式与民俗学话语系统
  作者:武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6 | 点击数:15565
 

[摘要]民俗文化是以结构的形式存在的,民俗学则研究其结构的象征体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本文围绕民俗与民俗学主体,探讨了民俗的两大叙事方式以及民俗学的六大话语系统,并对建构中国民俗学学派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民俗;叙事方式;民俗学;话语系统;民俗学学派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2-0023-05 


民俗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区域的,又是全人类的。民俗研究已成为世界文化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跨国界、跨时代的全球性意义。从世界民俗文化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尽管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民俗文化形成的规则却有着共同的规律:它根植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维系一个群体生存的价值体系和社会化模式,不断强化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精神向现代的转变与复兴。正是这样,作为研究民俗的基本理论——民俗学始终肩负着人类的希望,不断探索民俗发展的轨迹与变化规律,并通过与其相关涉的社会历史文化及其创造者的思想和观念来描绘人类未来的蓝图;正是这样,现代民俗学披着一身无与伦比的魅力,被广大民众拥戴着走进了学术的殿堂,以其从来未有的辉煌昭示着它珍贵的价值。出于研究民俗特征及功能之需要,分析民俗的叙事方式与民俗学的话语系统则是现代民俗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一、民俗的叙事方式

民俗文化是广大民众创造的包括赋予“人工构思”的一切物化形态、表现社会约定俗成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准则以及反映观念形态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心理状态、精神风貌、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之总和。民俗文化是一定文化元素的排列和组合。从民俗文化结构来看,其可分为表层的物质民俗文化、深层的精神民俗文化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制度民俗文化。在我们认识民俗文化结构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民俗文化具有模式化的性质,它是象征体系、价值系统、主体样式、品格意义。无论哪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其模式均含普通与特殊两类。前者是指不同的民俗文化在不同的时空中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即它内含的全球意识和参与世界的精神;后者是指民俗文化在一定的时空中出现的独有的特征,成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即它内含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俗是特定时间和空间内,一个群体出于生存需要,遵循社会法则和自然规律而设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准则,是世代传承的一团包罗万象的精神(意识)和行为(仪式)的复合体。就本质而论,它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人生哲学,充满着人文关怀,渗透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是他们的宇宙观与理想世界的“书写”。因此,民俗的叙事方式是以人生观照为其核心而形成的结构形态和逻辑关系。在民俗系统中,人生问题始终居于价值中心,成为凝聚民俗文化元素排列和组合的内驱力。这一主流意识决定了民俗的叙事方式成为广大民众的“人学”范式。

中国民俗的叙事方式大体有两类:

第一类是宇宙观与人生境界的结合  民俗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部分。与中国传统哲学一样,在中国民俗中,天人一体同构、天人价值等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人互参等一系列天文与人文的相互交涉,犹如一股巨大的精神潜力推动着民俗运转的轴心。广大民众随着这一轴心的内驱力不断通过民俗的方式编织着无形、无边的“网”。人们在编织过程中,“天”逐渐成为最具有威信的神格实体,并将其内化为与其自身本质相一致的神圣参照物。

作为人性的本源,人之本能、人之心性、人之情理、人之思智决定了人必须向世界开放,人必然是自我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与动物相比,在生理构造上并无两样,然而在本能上,人反而是弱势群体,人在许多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与匮乏。这一客观属性决定了人必须接纳世界,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环境,创造出为其他物类所没有和无法企及的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否则人类是无法生活下去的。文化空间不仅使人类本能的匮乏得到补偿和完善,最终成为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精灵,同时也使人类在进化的历程中加速了行进的步伐,成为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主体。

人向世界的开放性决定了人必然是自我的创造者。开放之本身意味着创造、开放的过程中,传统与反传统、保守与反保守同生共存,形成了巨大的两种张力。在它们的对峙中,自我成为最基本的调节者,它既可使两种张力加剧,造成矛盾的更大的冲突,引导自己走入泥沼之中;它又可使两种张力的对立逐渐减缓,朝着有益于人类进步的路线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张力走向完全取决于自我的价值观念。很显然,开放的价值观就会使自我走向反传统、反保守;封闭的价值观就会使自我走向传统和保守。在通常情况下,自我作为主体与客体的调节者,它所依据的准则首先是自然法则,即按照人类进化的规律做出判断和选择;其次是社会法则,即按照社会的需要遏制为社会不容的思想行为趋向。尽管如此,价值观仍然影响着自我对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认识。但是,由于人具有向世界的开放性,它会迫使你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使之更加适应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毫无疑问,在人的一生中,自我在种种难以改变的规律驱动和撞击中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民俗在叙事中由于能够把宇宙观和人生境界结合在一起,所以在生命本体上达到能与天交际,而且从本质上提升了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从心、性、情、理上感知和体悟天地人的一体同构及天人价值等同的内在联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阿兰·邓迪斯]伪民俗的制造
下一条: ·[钟宗宪]论民间文学的学科认知与研究方向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