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武文]民俗叙事方式与民俗学话语系统
  作者:武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06 | 点击数:15564
 

民俗与人类学:民俗之源上及原始遗风,在先民们创造的各类文化形态中,其深层无一不暗含他们对自身的思考。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魂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先民们对其自身的符码化和超符码化。当我们解读原始神话、原始艺术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时,就会发现其所内涵的先民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思维和精神。进入阶级社会后,民俗直接成为人性的抒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信仰禁忌、家庭家族、文学艺术、娱乐游艺等,都关涉着人类的本质与特征。因而,民俗自然成为“人学”的一部分。人类学是一门通过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研究人类自身的最全面的学科群。它的两大分支学科,无论是体质人类学,还是文化人类学,无不与民俗文化发生密切的关系。体质人类学是通过人的生物机体来研究人的文化基础,即文化对人的生物机体的影响,其中,民俗文化与人类的生物机体之关系最为密切。如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信仰习俗、人生仪礼习俗无不影响或导致人类体质的变异、族群进化、人体形态的变化等。文化人类学是通过人类创造的文化来研究人的生物基础,即人的生物机体对文化的影响,其中,民俗文化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有机组成部分。综观世界民俗文化,最大的差异性与人种的差异不无关系。首先,在生物遗传性方面,人种在遵循人类共同进化规律的前提下,也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这一影响促使不同的人种创造适合于自己生存的文化;其次,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不同人种在体质、生理、心理等方面对外界压力必然会形成自己对文化特有的选择和适应。

民俗与历史学:在一定意义上说,民俗是一种对历史的记录方式,也是实现族群认同的记忆过程和历史的标准化行为。历史学作为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一方面要研究文字记载的历史信息和事件过程,另一方面还要研究人类口承的历史以及寓于民俗中的表演性历史。特别是对于原始民族和无文字的民族来说,民俗就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历史资料之一种。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特别是当文字产生后,统治阶级设立了自己的史官及专门从事历史记录的机构。然而,出于统治者的需要,史官记录的历史典籍中,常常有歪曲历史真实,或有意篡改、编造的“历史”,而真正可信的史实却保留在被剥夺了识字权利的劳动人民手中。这类历史往往通过民俗的方式传承于后世,为历史学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民俗对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美学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切都成为民俗学的主体话语。

第三,生活方式 民俗是通过生活方式表现的一种文化规则。生活方式作为生活样式,其形成与一个地域居住群体以及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密切相关,其中,价值观念尤为重要。首先,价值观决定了生活方式的设计理念。在生活方式的定位与发展思路中,价值观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各种分散的力量拢集在一起,形成认知的聚焦点和亲合力,朝着共同的方向发展。其次,价值观决定了生活方式的发展空间。价值观的开放与否,不但制约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因此,价值观直接影响到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向以及开拓范围。再次,价值观决定了生活方式的性质特点。价值观是在价值体验中形成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它又反过来控制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体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价值观的这一规律,使生活方式成为铸造人格的模板。开放的价值观把缺失的人格自我模塑成神圣的自我,而保守的价值观能使神圣的人格自我走向毁灭。当然,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讲,文化价值是一种相对的价值。无论怎样的生活方式,只要它存在,必然是一种价值的存在。即使在人们看来某种生活方式尽管是比较落后的,但就价值相对论而言,它总有自己的生存目标,它仍然发挥着一个群体从自我确定到自我实现的作用。

第四,民俗与族群认同 民俗是族群认同的方式、途径和标志。民俗的传承与变异是一个族群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生活环境等因素在时间和空间坐标上的记录,它对于族群认同发挥着记忆学的作用。族群价值观、伦理观,族群意识和精神,族群生活方式和行为规则等等构成了鲜明的族群认同的辨识体系。人的一生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深深地打上了民俗对人生设计与塑造的烙印,揭开自我之谜,不难发现人格自我与民俗类型的一致性。在某种意义上讲,族群不仅具有体质上的相似性,而且具有文化上的同一性。他们既创造着特有的民俗文化,而又被民俗文化所创造;他们不断编织着民俗之网,而又永远生活在这张网中。人作为高级动物,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动物,他的周身无处不贴着民俗文化的标签;他的周身无不流淌着民俗文化的血液。

第五,民俗生态 民俗生态是生态人类学的组成部分,是观照于地理环境与当地居民群体意识以及民族心理建构的民俗系统,使之与自然环境系统发生互动。这一系统能使当地民众更加适应于自然生态区位,发挥着平衡人与自然的作用。

民俗生态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生态学理论,它除了研究一般性的生态原理之外,它还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思想研究,大体说来,它包括人对自然的选择、神秘的自然意识和人对自然生态的符号化。

民俗生态是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自然的选择。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资源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在民俗中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并不具有随意性,他遵循着信仰和禁忌的准则对自然资源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无论其缺乏或丰裕,都会使人萌生出祈求或感激的情绪,并通过仪式化的行为表现出来。这种仪式化的行为正是人们对自然选择的派生物,这样,使一部分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一部分自然资源得到有力的保护。西方人对自然选择的思想来自于光合作用下的生物链的理论,而中国人在对自然的选择中深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即强调阴阳的互补平衡和五行的相克相生。这一思想形成了中国生态学的环境链:阴阳居于中心,遵循着自然规律,进行自我调节,形成了人们生存的最重要空间——地球,即以土为中心,金、木、水、火布于四周的空间结构,在阴阳的动静作用下,五行保持着生与克的自然秩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阿兰·邓迪斯]伪民俗的制造
下一条: ·[钟宗宪]论民间文学的学科认知与研究方向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