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尹虎彬]刘秀传说的信仰根基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8 | 点击数:25267
 

一、营救者和被营救者的故事

1.动物传说

“马歇后蹄”的传说与“蝼蛄救主”的故事通常是放在一起被讲述的:王莽赶刘秀→刘秀犁沟埋身→蝼蛄钻孔救主→马抬后蹄护驾→从此马歇脚时总抬起后腿。河北临城即流传一则《耕马救刘秀》的传说。①在农夫墒沟埋刘秀的传说里,不仅提到蝼蛄、马,还涉及鸟类的传说。这些鸟因为救主而被敕封或被惩罚:老鸹、老鹰、寒号鸟、乌鸦、喜鹊。另外,还有些故事涉及蚂蚁、蛤蟆、蝉、臭虫。《蝼蛄救主》的叙事模式为:王莽赶刘秀→刘秀犁沟埋身→蝼蛄钻孔通气→蝼蛄被断为两截→刘秀用葛针将蝼蛄身首连起救活→以此解释蝼蛄形体的起源。河北临城有一则《蝼蛄救主》的故事。②关于蝼蛄救人的神奇传说古已有之。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记载了庞企被蝼蛄所救,故其后世常有以四节祠祀之的传说。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三引述了《搜神记》里的这则故事。③河北流传一则《蜘蛛救刘秀》的传说。传说刘秀为脱莽兵追杀,他爬进去的洞口,正好罩着一个大蜘蛛网,等到莽兵赶到,见洞口蜘蛛网完好无损,以为不会藏着人,便向别的地方追去了。另外,还有一些传说解释蜘蛛肚子大,是给刘秀气大的,因为它结网救主而未得到回报。另一些传说提到刘秀藏身之处是庙宇,蜘蛛门上结网,骗过莽军。总之,蜘蛛结网救人的母题被保留下来了。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三五记载“蜘蛛集而百事喜”。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提到“蛛网救人”的故事类型。河北保定地区流传一则《兽中王的来历》传说,情节梗概如下:刘秀被王莽追到悬崖前,无路可走,纵身跳崖,这时有一只睡觉的猛虎就在崖下。跳崖的刘秀刚好砸在虎背之上,老虎一挺身,刘秀爬起来没命地跑。过一片林子后,虎累了,刘秀趁机爬到一棵树上,老虎只好在下面观望。这时刘秀向老虎承诺,将来做了皇帝,一定封虎为兽中之王。④河北易县至今仍流传《猛虎救驾》的传说。⑤华北广为流传的一则传说,它通常与刘秀走国有关联,这便是《骡子不下驹》的传说。这个传说属于“物受咒型”故事,因动物干扰人事而令其停止某个行为。刘秀为赶军务命令骡子不下驹。⑥

刘秀故事还借用了鸡鸣型传说:刘秀住的村子,公鸡前半夜叫。刘秀听到鸡叫,便拔寨起营上路。王莽城附近的公鸡,后半夜才长鸣报晓,所以王莽错过了时间,没追上刘秀。山西《长治市民间故事集成》有一则《刘秀封鸡》的传说。康迈千《王莽赶刘秀》里有《王莽城的公鸡叫得晚》传说。⑦

2.植物传说

《椿树被封王》传说,核心内容应为椿树王之来历,它与古代信仰有关联,椿为吉祥福瑞之物,史上已有记载。民间祝子发育生长也借椿树示吉,足见这一风俗由来已久。后来人们把这一信仰与刘秀走国传说相附会,说椿树王是刘秀封过的,更增加了信仰的权威性。刘秀封树王的传说遍及华北,河北最为集中,几乎县县有传说,且情节大致相同,仅县卷本中记录的文本即有50多个。这一事实或可说明该传说起源之久远。①河北满城流传的《椿树被封王》,其情节大致相同。②《邢台市故事卷》有《桑葚救刘秀》传说,椿树无功受禄,心是空的,又贿赂虫王,吃桑叶。民间传说认为刘秀食桑子充饥得救,但终未封桑树为王,这是因为桑树不吉利:农家院落,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别栽鬼拍手(槐)。《拧劲柏》故事核心意义是将拧劲柏作为记号。由藏宝物到藏人,这就产生了与刘秀有关的《拧劲柏》传说。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牟钟鉴]民间宗教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下一条: ·[王恬]海峡两岸神灵俗信、传说的比较
   相关链接
·[郭俊红]山西聚宝盆传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动力·[穆昭阳]寒婆传说中的地景呈现与文化意涵
·[祝秀丽]香骨生芳兰:浙江省海盐县秦兰传说浅析·[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
·[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朱家钰]新媒介中泰山传说的创编与讲述
·[朱光涌]上巳节传说的生成与转换·[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
·[周巍]地方传说围绕纪念物的共存现象·[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周连华]家族传说与村落记忆·[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余红艳 朱嫣然]吴地西施形象的诗性建构:以苏州为考察中心·[尹一航]晋北“三大王传说”古今演变
·[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杨馨颖]董永孝道叙事三大情节单元形成与流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