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吴地西施形象的诗性建构:以苏州为考察中心
余红艳 朱嫣然
(江苏大学文学院)
摘 要:西施传说是一个典型的跨区域分工型传说,其四大核心情节串联了西施“由越入吴”的空间线路,其中吴地是传说的高潮与结局发生地,承担了西施形象诗性建构的叙事功能。宋元大曲《西子词》“红颜祸水”的叙事策略固化了吴地的创伤记忆,而明代《浣纱记》则借昆曲革新重构了西施“家国红颜”形象,体现了戏曲艺术对集体记忆的改写与再创造。景观是落地的传说,馆娃宫西施洞是西施传说在吴地的重要景观,却经历了从“勾践洞”到“西施洞”再到“观音殿”的传说弱化与符号转化,暴露出文化治理中记忆筛选与价值重构的深层矛盾。在当代文旅融合语境下,苏州木渎镇通过民俗活动仪式,将传说转化为贴合当代价值与集体认同的文化资本,在动态的地方实践中推动了西施形象的现代转型与在地化诗性建构。
关键词:西施传说;诗性建构;西施洞;文化认同;吴地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