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文化遗产》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目录
  作者:《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1-27 | 点击数:3859
 

 

《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
总第81期

目 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强国建设    
从大拼盘到新生态:新文科视野中的非遗学建设 高小康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 唐璐璐 9
认知论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类与动态调整 刘鹏昱 18
非遗传承人制度完善的逻辑与路径
——基于粤剧粤曲私伙局的“习性”探析
倪诗云 27
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的功能逻辑与规范构建 庞鹏   徐信贵 35
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实践模式与可持续路径研究 谈国新 何琪敏 42
从文化遗产到地标产品:非遗地标化之理论可行性、条件和路径 罗宗奎 51
     
广东汉剧传统戏的舞台音韵初探 庄初升 62
“外江戏”何以成为“客家戏” 陈燕芳 71
广东汉剧与广东其他官话戏音韵的关系 邓秋玲 80
广东汉剧传统戏舞台音韵规范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 徐国莉 88
     
超越“文字中心主义”
——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王杰文 95
困中前行:顾颉刚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 汤莹 103
何为“真”:学术史背景下顾颉刚“真”之观念的演变 周争艳 111
     
高要社神与水神信俗 蒋明智 梁娟美  119
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神信俗调查与研究 李琳 刘海平 123
原初意象与媒介隐喻:南方史诗的审美研究 刘洋 肖远平 131
生活、文化与政治: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当代复兴 李银兵 段成名 139
     
·代表性传承人·    
女书习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静华访谈 于丽那 陆群 146
     
《文化遗产》2022年总目   155
稿约   封 三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文化遗产》:2022年第4期目录
下一条: ·《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目录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文化遗产》:2023年第4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3期目录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能力建设研究·《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2期目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
·《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2年9-2023年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2年3月7日至2023年4月13日)·《文化遗产》:2023年第2期目录
·[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1期目录
·巴莫曲布嫫: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民俗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2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