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总第82期
 
 目 录
 
    
        
            | 二十大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内涵建设与实践模式研究 | 林继富  闫静 | 1 |  
            |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文化遗产保护方向 | 妥学进 | 10 |  
            | 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遗产与文化认同 | 郭宇菲 | 18 |  
            | 乡村振兴视域下潜山痘姆陶器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 郝玲玲  王夔 | 24 |  
            | 国家战略背景下传统工艺工作站与非遗工坊建设探析 | 王巨山  叶涛 | 31 |  
            | 遗产与资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本的当代实践 | 周茜茜  萧放 | 40 |  
            |  |  |  |  
            | 以治学之法作一剧之本 ——论曾永义的戏曲剧本创作
 | 周南 | 47 |  
            | 广佛地区古戏台钩沉 | 康保成 | 55 |  
            | 上党古赛“院本”考 | 黎国韬 周红霞 | 67 |  
            | 唐代乐营及乐营使新考 | 张丹阳 | 76 |  
            | 日本“唐乐”《盘涉参军》大曲与唐代参军戏 | 岳俊丽 | 84 |  
            | 四川泸县宋墓石刻所见《采莲》队舞图像考 | 陈佳宁 | 91 |  
            |  |  |  |  
            | 论民俗学的小群体理论 | 胥志强 | 99 |  
            | 论民俗学的地方性概念及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再认识 | 李牧 | 109 |  
            | 何为仪式感:仪式感的文化解释 | 刘伟兵 | 120 |  
            | 麻风女型故事中的南北文化碰撞与交融 | 邵晨宁 | 127 |  
            | 西方传教士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清代广彩瓷 | 漆峥  高明 | 135 |  
            | 甘青土族女性的群体性情感表达 ——以“哭嫁”仪式为例
 | 陈卫东  方玮蓉 | 143 |  
            |  |  |  |  
            | ·代表性传承人· |  |  |  
            | 粤剧的守正与创新 ——粤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欧凯明访谈
 | 谢文艳  文瑶 | 151 |  
            |  |  |  |  
            | 稿约 |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