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刚刚申遗成功的“送王船”,是一种怎样的民俗?
  作者:陈花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9-04 | 点击数:20677
 

      庙宇是精神的纪念碑,仪式是记忆的重演

2018年12月4日,与马来西亚马六甲怡力勇全殿结成兄弟宫庙

      我曾有幸跟随参与此次申报的社群之一 ——漳州九龙江进发宫一同去参访马六甲勇全殿,当时我和这些世代生活在船上、皮肤被江上的阳光浸得发红的船民阿伯们头一次出国,到了机场需要出关,因为语言问题,不免被马方边检叫去办公室进行更加详细的登记,坐在工作格里的一个马来男人,指着办公室的方向,向我们这群人用闽南语喊着“去办公室!”顿时觉得多少有点亲切,但这种闽南语“服务”,却映射着生活在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的筚路蓝缕。

马来西亚马六甲福建会馆的妈祖像

勇全殿池王诞辰分驻到信徒家中的小型香火神像

      在明清政权的更迭下,海开了又禁,禁了又开,沿海的海商集团以故国的名义延续着自己的贸易航线,也有思念故国的义士逃到了南洋,在南洋落地以期复国后能够再返回故土,这就造就了较早一批前往南洋的华侨,以致于到现在马来西亚华人社群的道士做醮的榜文一开头便是“……大中国 华省各乡里社合众善信人等现在南洋 马来西亚……”当初从故土来到番边,除了行李以外就是一包从家乡带来的香火,等到生活安稳,社群集聚,香火便成了庙堂,而庙堂也成为了华人社群的庇护所,成为了离乡时从家里米缸带出的那捧以解水土不服的米。这也是故乡精神走向海外延伸。此次入遗的马来西亚方代表宫庙——马六甲怡力勇全殿的池府王爷香火便是来源于厦门同安马巷的元威殿,正是由当时下南洋的同安人所带去。而马六甲曾经的送王船仪式中,亦有从厦门曾厝垵请过道士与三坛到南洋演法。

榜文

      三千公里之隔的九龙江上,曾经遍布的水上社区,如今仅剩在漳州江滨公园旧烧灰巷路头旁停泊着的进发宫庙船,及少数以前烧灰巷船社的连家船。在漳州船民落实上岸政策的时候,世代守护进发宫庙船的老郑家十兄弟,依旧坚持要留住庙船,保持旧时船社的精神象征。每到台风季,他们多得到大船上守着,生怕猛涨的江水把船冲走,每年三月初三、九月十三几个船社的神诞节庆日子,原本船社的船民就会聚集到这里,一如以往地把愿望、忧愁、喜悦倾注到这里。

漳州进发宫在船上与码头上的送王船仪式(刘家豪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思想 2020-12-28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谷雨与联合国中文日(4月20日)
下一条: ·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
   相关链接
·[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刘源源]艺术民俗学视野下大南坡村乡建中的乡民艺术研究
·[刘雅琼]民俗叙事视域下传说与地方社会的互构研究·[刘鑫]传播学视角下隆德地区“仪程官说仪程”民俗研究回顾与展望
·[刘欣 朱堃]新质生产力驱动民俗学研究方法变革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刘人瑛]“食”间礼序:人生仪礼中的饮食民俗映射
·[刘茜瑜]从官服僵尸到吸血贵族: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方鬼怪符号的互鉴·[林嘉欣]新民俗场域中的流动个体
·[林晨滢]从嘉峪关传说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路径·[梁玉婉]家乡民俗学视角下《民俗》周刊作者群体的田野考察
·[梁和阳]平台作为多重桥梁:短视频中民俗文化复兴的社会机制及实践逻辑·[李欣桐]日本新冠疫情下妖怪 Amabie 形象的多重建构
·[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李文文]算法时代的“数字灵媒”:短视频平台上占卜民俗的知识再生产与本土化重构
·[李文涛]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变迁研究·[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
·[李佳益]民俗学史中的性别维度·[黎志]阿梅里科·帕雷德斯与美国民俗学表演转向
·[柯小杰]地方志视角下的民俗记录与乡情传承·[鞠熙]风俗与民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