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作者:王光荣 王春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3-06 | 点击数:6700
 

摘要: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是流传于该支系民族各种风俗仪式的一部部抒情长歌,是宣传彝族传统道德观念、礼仪文化的一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仍有诸多的功能与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酒礼歌的歌手日趋减少,酒礼歌也濒临失传,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竭力作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关键词:彝族;酒礼歌;功能;传承


  在广西那坡及其毗邻的云南富宁芒佐支系彝族村寨,大凡正式的酒席宴上,宾客们在村中七老的带领下,围着四方连桌,“哈喂哈维”地齐唱着酒礼歌,以表达某种涵义,联络某种感情,营造某种气氛。伴随这一酒礼歌,各种礼仪活动逐步走向高潮。没有这个环节,各种礼仪活动就开展不下去,宾主双方都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无论酒肉饭菜怎么高档,心情总是不那么爽快。本文就酒礼歌的文化内涵、功能与传承状况,作些分析和探索,与广大读者共赏这份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芒佐彝的分布与文化传统

  芒佐支系彝族(简称“芒佐彝”),为我国古代氐羌族群后裔,今中国西南和南方彝族的一个支系,旧称白倮。1964年以后,同其他支系一起,统称为彝族。“芒佐”一词为该支系彝语音译,意即“白色的孟人”,相传为三国蜀汉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孟获及其家族的后代。孟获归顺诸葛亮后,原孟获手下的彝族(当时叫“夷蛮”)陆续自南中地区(今云南大理、楚雄一带)出发,往滇东南方向迁徙,直至现居的山林。当地壮族称之为“孟”,瑶族称其“芒”,汉族称之为“孟人”,均为孟氏后裔的意思,有民歌为证。广西那坡县达腊、念毕等一些村屯彝族父老常常念诵这样一段口头禅:“孟获出来造天地,孟优出来造武器,孟达出来造金竹,孟连出来造铜鼓。”彝族父老们把自己族群生存和生活的依据和条件归功于孟氏四兄弟。云南一些地方以及一些内部资料把他们称为“高脚裤彝”“凤尾彝”“孟氏彝”等。前两者是按他们的装束来称呼,沿袭成俗,后者则是按他们族群的来源历史来称呼,而此一称谓恰与当地民间传说相吻合。

  “芒佐”之“佐”,带有素白含义,故一些资料认为是因广西那坡县达腊、念毕彝族人多穿白色的衣服而得名。这一说法其实只是分析了其表面现象。究其本质,是因为那坡县达腊、念毕彝族人自古以来崇尚白色,以洁白为美。这种审美追求不仅体现在服饰的选择上,更多地沉潜于观念和精神上。按古老的民间传说,那坡县达腊、念毕彝族人是种植棉花和纺棉织布人的后代,白色,能予人温饱,美好而圣洁。久而久之,“白”成了人们恭敬崇拜的对象。昔日祭祖用的是白净的糯米饭、花白的线鸡、自织的白布,青年小伙子送给情人的重要礼物是白银戒指、手镯和白色食品(主要是白沙糕)。偶尔会掺杂一些金色或红色,以作烘托,表达吉祥如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受其他兄弟民族的影响,生活用品中才逐步添加了含有青蓝红绿等色泽的礼品和食品。

  芒佐彝主要居住在广西、云南两省区交界地区,其中广西主要居住在那坡县城厢镇达腊、念毕和者祥三个大寨,少量散居于该县百都乡的坡芽村坡报屯。至于云南,主要是邻近广西那坡的富宁县板仑乡的龙洋、龙迈和木腊三个大寨。还有里达镇里拱村和木央乡的一些村屯。其中,板仑乡龙洋和龙迈两个屯是真正的彝族村屯。尤其是龙洋屯,可以说是纯粹的彝族人寨子,其中彝族有500多户约3 200口人。龙迈屯属彝、壮、汉三个民族杂居,但彝族也达300多户1 400多口人,占全寨人口的60%。至于广西那坡县达腊、者祥和念毕三个寨子,都各有超过100户约320口彝族人。

  芒佐彝虽说人口较少,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传统道德观念,以及独具个性的风俗习惯。还有丰富多样的经诗、经词和民间文学、民间舞蹈音乐、民间竞技项目、民间器乐等。

  芒佐彝族民俗民风绚丽多姿。衣食住行,岁时节庆,婚娶寿诞,入宅礼俗,交友结拜,成年致礼,开田动地……都有其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及本民族其他支系的特征。就传统节日习俗而言,该支系彝族一年十二个月中,除了十一、十二月与各兄弟民族过相同的节日外,从农历正月到十月,每个月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其中,节日文化内涵最丰富、影响最大的是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四月十三,期间轮番在各村寨举办“跳弓节”。

  跳弓节早期只为祭祀祖先和万物神灵、谋求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后逐步演变为宣传、纪念当地彝族祖宗征战事迹,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和传授历史知识的大型民俗活动。节日有繁复的腊摩(毕摩)诵经,经词反映出本民族祖祖辈辈长途跋涉,艰难迁徙历史及先人采集、农耕和收获的生产生活情景。又有各种歌、舞、音乐、竞技表演,以及欢庆胜利、祈求风调雨顺、获得更大丰收的各类祭祀活动。绚丽多姿、形式多样的服饰和各种工艺品亦在节日期间登台亮相,具有独特性、历史性、稳定性、规范性、综合性、艺术性等基本特征。自古以来发挥着教育后人、族群凝聚、文化传承、生产动员、促进民族团结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功能。那坡县的跳弓节是当地彝族人民自北宋以来世代流传的一种自娱自乐的重大节日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性,在当地彝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力。近年来,该民族习俗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其节日民间音乐、舞蹈和祭祀仪式等诸多文化基因,引起美国芝加哥艺术界学者的关注,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该支系流传至今的各式各样的彝族经词都是一部部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特别是自古以来家喻户晓的鸿篇巨著《开路经》,蕴含着本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和民族迁徙的历史。当地彝族古代社会风貌和先民的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均体现在这部经词之中。全经开篇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展示彝族先民乃至当今彝族父老心目中两大类型的“路”:一是地理方位上的路,即真正的路,它揭示了广西那坡彝族芒佐支系迁徙的历史路线;二是伦理道德上的“路”,即哲理性的隐喻的“路”,是当地彝族先民行为品德的记录。无论是地理方位上的路还是伦理道德上的“路”,有些是直接点明其义,有些则是隐喻性的带有神话色彩的寓意,后者多数人较难理解,只有具备一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人,方能悟出其中的内涵。现该经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酒礼歌的内容含量、流传范围和影响力,也不亚于《开路经》,同样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毛巧晖]民间文学批评体系的构拟与消解
下一条: ·[刘惠萍]世俗化的神圣叙事
   相关链接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楼竹君]民间曲艺“杭州小热昏”的当代功能探析
·[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孟颖]古代棺饰中章纹的功能寓意探究
·[黄亚欣]宣卷艺人班社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阐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