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大暑
——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作者:记者 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7-22 | 点击数:3453
 

黄卓绘

  7月23日,将迎来大暑节气。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谚语有云:“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此时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因此,农家顾不得避暑,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最充满希望的时候,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的“双抢”战斗,已经在烈日下拉开序幕。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大暑时节是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时节,抗旱、排涝、防台风的任务十分繁重。

  【物候】

  古代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古人对自然物候的观察虽然细微,但限于整体科技水平的限制,对生物的认识没有今人那么深入,往往会产生一些误会。比如,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即为“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是为“二候土润溽暑”;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此为“三候大雨时行”。

  【民俗】

  喝暑羊: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枣庄是山东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麦收结束,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也不舍得自己吃。于是,当地人在这一天,会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营养学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除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送“大暑船”:这个活动在浙江台州一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按照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终将被送至码头,举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吃凤梨:大暑期间,我国台湾地区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禁忌】

  “大暑无汗,收成减半。”大暑日忌讳天不热,否则庄稼会歉收。

  “大暑没雨,谷来无米。”大暑日忌讳不下雨。大暑不下雨,稻子将得不到充分的水分维持其生长,秋后稻谷就是干瘪的。

  【赏鉴】

  登殊亭作

  元结(唐)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萤

  徐夤(唐)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养生】

  大暑与小暑同为炎热时节,养生之道基本差不多。让我们一起来纠正几个夏天的坏习惯吧。

  坏习惯一:饭后饮用冷饮或冰品。因为天热,很多人喜欢饭后喝冷饮或吃冰品。但是,一支雪糕有280卡热量,一罐冰咖啡有115卡热量。身体要消耗掉100卡热量,需要爬楼梯27分钟或走路1个小时,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坏习惯二:过量食用水果。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会大吃特吃。事实上,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聪明的选择应该是多吃蔬菜,水果的分量少一些。

  坏习惯三:把鲜奶当水喝。夏天天气热,有些人会把鲜奶当水喝。但是已有研究指出,高蛋白质会阻碍钙的吸收,因此喝牛奶要适量。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7月22日第7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二十四节气:小暑
下一条: ·二十四节气:小满
   相关链接
·[祝晓彤 周敏]共塑“地方芭蕾”:中华葫芦第一村的内生驱动与协同治理·[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
·[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周春雨]匠心琢玉:《庄子》中技艺故事的诗性智慧·[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
·[余仁洪]二十四节气的时代价值和当代表达·[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徐心怡]非遗直播带货中的“魅”的现象剖析:非遗直播带货的民俗主义实践
·[熊睿]基层遗产实践:县级饮食类非遗项目申报策略评述·[肖波 宁蓝玉]从传说意象到旅游地标:文化记忆视角下鹊桥的创新转化
·[翁瑾亮]北岳祭祀的当代转向·[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
·[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王翘楚]“网红旅游城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品牌互构实践探究
·[王大千]非遗节日传承保护的思考·[宋丹]“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珐琅工艺的演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