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吕微]“神话”概念的内容规定性与形式规定性(下)
——以“博厄斯问题”和“马林诺夫斯基问题”为线索
  作者:吕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21 | 点击数:13274
 

  [121] 《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第13—14页。

  [122] 《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第13—14页。

  [123] 《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第13—14页。

  [124] 早在19世纪,谢林就已经指出,“神话”的定义标准并不在于其叙事的内容,而是其信仰的形式。“按照谢林哲学宗教的思路,这一基本目标必须沿双重方向去实现:指向主体的方向和客体的方向,涉及自我意识的方向和涉及绝对物的方向。说到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意识体验神话的形式,这种形式本身就足以排除任何把神话归于纯系‘虚构’的论点,因为这理论超越了它该去解释的现象之纯客观存在。此处所考虑的现象并非神话的内容本身,而是它对于人类意识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它对意识的影响力。问题并不是神话的资料内容,而是体验它的深度、信仰它的程度。”[德]卡西尔《神话思维》,黄龙保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5—6页。“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1854年)在《神话哲学》(1857年)一书中,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观点:对于神话必须要从其自身中去认识,而且,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与其说是神话的内容,还不如说是神话被人们感受和相信的程度。”[日]大林太良《神话学入门》,林相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9页。

  [125] 马氏原作英文名为Myth in Primitive Psychology,因此汉译为“原始心理中的神话”似更合适,现从李安宅“原始心理与神话”的译名。

  [126] 陈连山《结构神话学——列维-斯特劳斯与神话学问题》,外文出版社1999年,第278—279页。

  [127] 普洛普试图将神话的“心理化存在”转化为“历史性存在”:“这里的问题在于信仰不是作为一种心理因素,而是作为历史因素。”[俄]普洛普《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贾放译,中华书局2006年,第15页。普洛普诉诸于历史因素的客观必然性以规定神话,似乎解决了神话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问题,但问题正在于,所谓历史因素即历史的存在正类似于自然的存在,自然的存在服从自然规律,而历史的存在服从类似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类似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需要人通过各种经验知识才能知晓,且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规律甚至自然规律,都不能对人的自由意志提出客观必然性的要求(只能提出规劝和建议),因为在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规律甚至自然规律的经验知识面前,人拥有选择服从或不服从的主观偶然性。唯有人出于纯粹理性所给出的先验的道德法则,才对人的存在提出了客观必然性的(“毫不宽容”的强制性)实践要求。据此,建立在社会规律基础上的历史因素,对于具有自由意志的理性存在者(人)来说,恰恰仅具主观偶然性。“一个主观的必然法则(作为自然法则)在客观上也就是一个完全偶然的实践原则,而且能够并也必然随着主体(经验)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5页。

  [128] 《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第31页。

  [129] 贝蒂(Bethe):1904年。引自《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第34页。

  [130] “分析性概念”或作“分析范畴”,参见彭牧《Religion与宗教:分析范畴与本土概念》,《中国民俗学》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2页,第134—135页。

  [131] 《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第12页。[美]丹-本-阿莫斯(Dan Ben-Amos)《分析的范畴和民族的分类》专门讨论“分析性概念”或“分析性范畴”,参见邓迪斯为巴斯科姆《口头传承的形式:散体叙事》一文写的按语,第7页。

  [132] “如果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样的形式是分析概念,那么,它们就是每个故事只能接近的一些理想类型。但理想类型不能接受信仰的态度也不能有文化的语境——只有单个的故事可以如此。”户晓辉《神话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70页;后收入户晓辉《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的哲学研究》,三“神话”,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00页。

  [133]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18—119页。

 (本文刊于《长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11期,引用请务必参考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吕微]“神话”概念的内容规定性与形式规定性(上)
下一条: ·[户晓辉]神话与形式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