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成臻铭]论土司与土司学
——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
  作者:成臻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29 | 点击数:14430
 
(五)土司学的现代意识
土司学的规定,形成了这一门专门学的本体结构。然而,土司学的本体结构是由我国国情、西部省情(16)以及土司学的学术目的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处于正在发展中的幅员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小农小牧经济落后、历史悠久、人文深厚、少数民族众多、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东方传统大国。在这样一个国度里,由于政权的兴替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华原生文化不断退缩、下沉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使西部少数民族省份在土司制度消亡半个世纪以后,仍然较好地保留着丰厚的具有官方文化、家族文化、民族文化属性的土司文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明代以后的历代政府所推行的暴风骤雨式的“改土归流”运动和新中国推行的民主改革运动,仅使土司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处于断裂和支离破碎状态,土司文化的其他部分如土司心态文化和土司行为文化,仍完好地分散保存于国家与社会交接线附近。土司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同质性,因而在传统文化的不断内缩与下沉中,即使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各级官员的生活中和汉族地区的基层社区内,仍能找到土司文化的踪迹。这些文化踪迹,被称之为现代土司文化。尽管土司文化客观存在只是反映我国国情与省情的一个侧面,但是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暴露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又迫使我们重点关注这一国情与省情。199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认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向全国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9月,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体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十二个省区市和周边列入西部开发范围的地州市在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的高速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也在社会和谐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因而,进一步解决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西部地区社会失序失衡问题,研究社会关系、文化现象层面的问题,就势必落在土司学的深入研究上。如前所言,我国西部地区持续延传八百年的土司制度,消失仅半个世纪。它消失以后,我国连续不断的政治和文化运动,使人们暂时忽略了它作为土司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存在。“改革开放”以后,中西部地区各阶层之间、各族群之间互动频繁,这种文化再一次以现代匪霸、官场腐败等各种土司现象的形式衍生出来。对此,处于社会各阶层的群众甚为不满,但又找不到其根源何在、具体如何解决,往往将矛头对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这实际上给土司学研究明确了学术目的,提出了政治任务。即土司学研究不仅应为多学科视野中的立体雕塑,而且必须是针对现代土司现象,综合剖析历史上土司、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的对策研究,必须将土司现象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纳入分析视野。这样,“本土”和“家乡”顺理成章地成为土司学研究的试验室,聚焦于土司文化的细致的田野工作和社会生活接触,这自然会加深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政治和社会文化的理解,从而成为与我国汉民族传统文化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土司现象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有此基础,可以形成土司学理论上和史料上的问题意识,找到研究我国传统文化新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东人达]南方少数民族社会女权现象分析
下一条: ·[宋建峰]北欧萨米族与云南傈僳族交流成因分析
   相关链接
·[郑少雄]康定土司与“藏彝走廊”·土司遗址何以成为世界遗产
·刘魁立:更应关注世遗背后人文历史价值·[王剑]《滇黔土司婚礼记》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婚俗考
·[成臻铭 秦红]近五年我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