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吕微]2001年民间文学研究综述
  作者:吕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9-02 | 点击数:18515
 

  六、简短的评语

  综观2001年中国大陆的民间文学界,从成果数量来说,神话研究仍然牢牢地稳居榜首,其次是故事研究、史诗研究、歌谣研究和谚语研究,而真正意义上的民间传说研究和民间叙事诗研究由于数量很少,因此只有当笔者将其附着于相近的神话研究和史诗研究等名目下的时候,才能进入本文的分类评论,而学者们对于小戏、童话这两类民间文学体裁的关注就更是少得可怜。但是,尽管神话研究在数量上占尽优势,却并不表明其研究质量都是上乘之作;与故事学相比,无论理论思考的深广和严谨,还是运用分析模型的成熟程度,多数神话学研究都要稍逊于故事学研究。原因在于,故事学有其基本的(即经典的,尽管也是较为传统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技能如类型研究、母题研究的方法,而许多神话研究者在方法论方面的自觉程度则显然不足,一些学者在采用象征分析、现实还原等方法研究神话时,由于理论、方法不够周严,所得结论的任意性较强因而往往难以服人(那些得到人们赞许的神话学论著则往往是借用了更加规范的故事学的理论和方法)。由于神话研究更能发挥学者的主观阐释能力,因之这既是一个较容易进入的学术空间(论文数量多与此不无关系),但也是一个最难取得真正学术进展的研究领域。

  这里涉及到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如何阐释”的问题。根据启蒙主义的知识观,以往我们总是坚持,即使人文学科也主要是对客观实在的认识(求真),因此学术研究的成败应当全部从“认识论”方面找原因。但是如今,学界的看法已经大大改变,人们发现,学者关注哪些问题、如何分析,甚至结论,都与学者本人当下的存在状况有直接、间接的关联,因此今天的学界更多地是从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建构论”——赋予“实在”以意义的角度看待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支持以上说法,本年度有10余篇研究古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的论文发表,这么多学者、论著在同一年度关心同一论题(大多讨论古希腊人的人本理性精神),在往年是不多见的(因为中国学者更多关注本土问题),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学者主观的价值论关切对于论题选择甚至结论取向的内在影响。

  但是,“存在”或“价值”渗透到学术的“理解”和“解释”当中是否就意味着学术可以“随意”——结论“怎么都行”,如同非理性知识学所断然裁定的那样?换句话说,在“赋予意义”的同时,“求真”还应否坚持?怎样坚持?还要不要意义与实在的符合?从而面对“过度阐释”的批评?在目前中国民间文学界特别是神话学界,这个问题是十分突出和严峻的。这当然不只是一个做学问的态度问题,更是一个学术理论和方法的问题,还是一个学科传统的问题。笔者在此所谓的学科传统,主要是指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的学术师承问题。由于目前民间文学专业呈萎缩之势,因而大量的民间文学研究成果并不是出自本专业的研究人员,而是出自其他学科的学者以及非学院的民间学者的工作,由于这些学者中的许多人未曾受过专业技能的训练且其研究方向又主要受到个人兴趣的引导,因而其成果的专业水平和规范程度都会打一定折扣,反映到本《综述》中,读者就可发现,笔者所引论文多数都刊登在地方级的刊物上,在高层次的中央级刊物上,很少见到有关民间文学的研究论著发表(当然也与民间文学专业刊物不多有关,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和具有全国影响的《民俗研究》较多刊登民间文学学术论文外,目前并没有中央级的民间文学专业学术刊物)。学科传统的薄弱是导致大量“学术随意”的原因之一,因为在非专业的兴之所至的引导下,研究者首先考虑的不是继承学术传统,而是“截断众流”和自抒胸臆,从而生产了大量过眼云烟的意见,而不是可积累的知识,于是求新的良好愿望却事与愿违地导致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在民间文学学术传统萎缩的今日,我们该当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办法之一是加强学术史的研究(包括编写各种文献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贺学君研究员与日本学者樱井龙彦在蔡大成、钟宗宪先前工作的基础上编写了《中日学者中国神话研究论著目录总汇》,但尚未在大陆出版),从而为所有专业的和非专业的民间文学研究者提供了“函授”的学术史课程,只有补上学术史这一课,庶几才有依赖众人之力(包括所有专业和非专业研究者)“挽狂澜于既倒”的可能。据说,一代宗师钟敬文老生前曾有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计划,惜未如愿,但可见老先生也早有这方面的考虑。学术史的知识无疑将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台阶,让我们能够在前人奠定的基础上思考今后的学术之路该怎样走?走什么路?

  在指出了目前学界存在的上述问题之后,当然还是应肯定2001年度民间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其中值得推荐的是周福岩对耿村故事集合文本的研究、刘守华对民间故事史的研究、陈岗龙和那木吉拉对蒙古族神话传说的研究、刘魁立对故事母题、类型的研究、万建中对叙事作品中禁忌主题的研究、钟年对民间文学当代讲述关系的研究、江帆对民间文学“表演空间”的研究,以及吕微对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研究。

  (1)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巴蜀书社2001年9月版。

  (4)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5)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6)博士论文,南京大学,2001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高荷红]2008年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年鉴
下一条: ·[薛洁]1996-1997民间传说、故事研究概述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