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靰鞡草记
  作者:于建青 李莉   摄影/图:刁鸿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5 | 点击数:21032
 

  一根草的奇妙

  长白山区可做编织的草类共有十几种,乌拉草、芬子草、马莲草、稻草、蒲草、玉米叶为最常用。在基地陈列的作品里,乌拉草鱼和乌拉草编蓑衣挂在醒目位置,成了一大亮点。

  “这是殷大姐的作品。”殷桂荣是集安市花甸镇农民,2008年培训班上的第一批学员。万莉梅说,为了编好这件蓑衣殷大姐可下了不少功夫。当地有位90多岁的老人,祖上传下了这门手艺,但他说什么也不教。殷大姐就去他家帮着干活,还给他买些东西送去。慢慢地,老人才松了口,但也只是同意让她把编蓑衣的扣解开,自己研究。这已经让殷大姐欣喜不已,她很快就学会了。不仅编成了一件蓑衣,还用这种蓑衣扣编了一个大鸟笼子。

  一次培训课上,万莉梅让大家发挥想像,看能不能用乌拉草创作更多作品。有个学员回去后就做了一条乌拉草鱼,用的也是这种扣,第一时间给送来了,当时觉得很好,但很快她发现了问题,那条鱼的扣有个缺点,拎起来时发软鱼形就会走样。梅河口市山城镇东井村的薛素荣就反复琢磨,根据殷大姐的扣又研究出了一种双层扣,非常漂亮,因里面那层增加了拉力,鱼就不会松散了。

  殷桂荣再把薛素荣研究的这种新扣学回去,重新编了蓑衣和鱼,就是挂在墙上那些。大家一起互相学习交流,技术提高得非常快。

  中午在当地一家小饭馆里,一眼就看到店里墙上挂了一条乌拉草鱼。万莉梅说,这里还有段故事。薛素荣有个朋友在天津开饭店,有一次来通化看她,她就送给这位朋友一条乌拉草鱼,朋友回去就把鱼挂在了饭店里,因此还增加了不少的顾客。后来才知,是因为有些人听说这里有条乌拉草做的大鱼,觉得稀奇。

  她说,当地饭店也开始流行挂草鱼了,他们觉得有一种吉祥的寓意吧。在薛素荣老家那里,还有一种新风俗,谁家结婚都要有一条乌拉草做的鱼。

  芬子草做蓑衣再好不过。万莉梅介绍,芬子草不算靰鞡草,但有几分相似。在长白山区,长得像靰鞡草的草有130多种,芬子草长得特别高,足有一米多长,香味浓郁,一般不容易找到。

  今年秋天,李凤琴就在她家附近一块洼地里发现了成片的芬子草,大约有10多平方米,她惊喜万分。一个月前,在通化市文化节上有件让她遗憾的事,一位北京艺人看好了她用乌拉草编的一件蓑衣,但是拿来参展的这件透缝大,不理想,最好的材料是用芬子草编织,但她还没有找到芬子草。北京艺人只好拿了那件乌拉草编织的蓑衣走了。回到家里,她就一直在找芬子草。

  把草割回的当天晚上,她就编了一件漂亮的蓑衣。

  专家团队

  学员每年必须拿出4件原创作品,这是基地的要求。这些学员并不是靠自己在家摸索,还有一个强大的后盾,那就是专家团队。自2009年起,已有6位学员晋升到专家团队,各个技术精湛德艺双馨,学员们每年完成的原创作品都有20多种,其中不乏专家们的功劳。

  展室的一角,摆放了十几个用玉米叶打成绳做出的小人儿,动感十足,玩冰猴、打弹弓、划木排……那是于成浩的童年记忆,也是关东特有的风土民情。在万莉梅那本珍贵的专家档案册里,于成浩排在第一位,李凤琴、薛素荣、殷桂荣也都是这里的草编专家,他们有的在当地组织了合作社,有的有自己的草编协会,能带动周围村民共同发展。

  这些专家都有专利证书,哪件作品是谁研究的一看就知道,这就使他们可以放心地去教别人。比如这个玉米叶枕是孙国芳研究的,专利证上就写上她是这件作品的原创设计和原创制作。

  “东北最不缺的就是玉米叶,这里是全国的大粮仓。”万莉梅很早就对玉米叶进行研究。展室那条漂亮的门帘就是玉米叶做的,丝毫不带一丝毛茬。她说,玉米叶的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它为原料的工艺品种类最多,手提包、坐垫、彩带筐、鞋垫、拖鞋都能用它编。她指向靠窗展台的几台小纺车,说就是用它把玉米叶纺成绳编的门帘。

  地上还有几个草编的花瓶,里面的花开得清幽淡雅,甚是脱俗。她说也是玉米叶的,共有13种,都是自己研究设计的,还准备开发更多。这有点出乎意料,因为见过玉米叶做过的花,但大都达不到如此效果。

  还有那台特意请长春师傅改良过的缝纫机,专门用来轧乌拉草鞋垫。她拿过一双这样的鞋垫,“别小看这双鞋垫,科技含量可不少,参加过全国多个展会,就连上届的上海世博会都去过,卖出去不少呢。”她的眼里全是自豪。

  “玉秀田园”是她给鞋垫注册的一个商标,也是这个培训基地的名字。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装鞋垫的纸袋,上面印有“纯天然草鞋垫”字样,背面是一段乾隆皇帝称乌拉草为神草的典故,古色古香。

  她解释说,乌拉草鞋垫其实非常不好做,这已是第五代,开始做的时候,里面是乌拉草,外面用玉米叶或布全给包上了,拿到展会上跟人家说这是乌拉草鞋垫,都知道这种鞋垫防臭驱寒的奇特功效,但人家不相信你里面放的是乌拉草。回来后我们就做了改进,把玉米叶斜面缝制,中间露出一小块乌拉草,既看得真实,还不至于影响质量。那个包边也是费了很多心思,终于做成了现在这种高档用品,很多人都拿它当礼品相赠,只要用过这种鞋垫的人,别的就再也不想用了。

  其实这里更像是一个工作室,展示着来自不同地区学员的原创作品,件件精致新颖。她说,6年的时间共为全省培训草编技术人员近万名,仅通化地区就有2000多人。现在已被评为全省最优秀的草编培训机构,正在向全国最优秀努力。

  在展室门口上方,挂满各级领导和重要人物前来参观的大幅照片。其中就有201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回良玉来基地视察的一幅,“当时看到这些东西非常高兴,还收藏了学员用稻草编的一把小扇子。”当地官员们出访,也会选一些作为国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城市晚报 2013年11月30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紫禁城里叫蝈蝈
下一条: ·“立夏祭冰神”与民间剪纸的祭祀功能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
·[周雨童]诗意空间·地域色彩·传承发展·[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谌红雨]布依族服饰图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浅析·[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任晓波 刘刚]文山壮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调查研究·[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
·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让传统服饰成为“穿在身上的非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