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
  作者:桑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13 | 点击数:19537
 

  对于顾颉刚的民俗学研究兴趣,傅斯年、蒋梦麟等人都曾表示不以为然,胡适则态度暖昧。傅斯年并非完全排斥民俗学,后来他组建历史语言研究所,计划要成立的各组,也包括人类及民物。(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岳玉玺、李泉、马亮宽编选《傅斯年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82页。)傅斯年主要是反对顾颉刚等人编辑出版民俗学丛书太过随意,不少浅薄无聊,缺乏学术水准。但他将此类工作视为下等材料,还是不免有所偏见。傅斯年虽然同意史学成了一切科学的总汇,他认可的主要还是自然科学和语言文献学,至于社会科学,则认为主观太甚,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社会科学,与历史的客观性要求不相吻合。(注:傅斯年很少对社会科学表示意见,可以参考的一篇文章是《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社会科学论丛〉发刊词》(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67—369页)。因为对象的关系,傅斯年说的比较客气,意思还是相当明确的。)他的《中西史学观点之变迁》,更对唯物史观有直截了当的批评。(注: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第3卷,第157—158页。)民俗学研究对于新文学的积极作用,主张平民立场的胡适肯定较多,对于历史学却很少表示意见。在这背后,他和傅斯年都对建设民史缺乏热情,至少反映出部分联系。其中之一,就是两人都不以唯物史观为然。胡适主张科学方法,傅斯年宣称史学就是史料学,都强调拿证据来,尽管他们呼吁尽量扩充材料,并且不受书本的局限,用历史主义的眼光来看,能够支撑民史的材料毕竟有限。

  胡适等人的学术取向引起唯物史观影响日益广泛的中国学术界的批评,陈钟凡强调治学要工具齐备且先进,“有少数人他也知道应用科学方法,他唱着以科学整理国故的口号,他的方法:1、搜集材料;2、排比;3、评判,这种方法清人早已做过了……胡适所著《哲学史大纲》,用杜威的论理学五段法,在中国书中已算很精到的了……这种方法治古书很可得到新见解,可是于社会学上的贡献尚少。我们所谓科学方法,乃是用科学研究事物得到确证,评判出那时社会状态和思想,而得到公理公例。如只以甲乙相较得丙,丙丁相较得戊,求同求异,同异交得辨证,终不切于事实的。但在思想史上自有他不可忽视的价值。”而郭沫若的《古代社会之研究》,将上古史划分出阶段,为社会学上莫大的成功。(注:陈钟凡:《求学与读书》,《读书月刊》第2卷第1期(1931年4月1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张建立]TPP与日本国民性
下一条: ·[桂华]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
   相关链接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近代中国民俗资料汇编(全70册)》出版·[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
·[王加华 李燕]眼光向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王均霞]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
·[李俊领]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瞿林东]让后人懂得什么是历史
·[王京]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陈开来]“自鸣钟”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李一如]口传史诗的历史叙事嬗变及史学价值 ·[朱晶]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收集、问题、对策
·[邵志择]“圣诞老人”在近代中国的流行及其商业化利用·[卢梦雅]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学术发生
·[钱茂伟]公众史学视野下的口述史性质及意义·[帕拉蕾丝-伯克]杰克·古迪访谈录
·[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礼俗互动逻辑是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