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萧百兴]催生“历史地理建筑学”:呼唤地域研究及其实践的文化总体性
——以泰顺、石碇等地的考察、实践经验为例
  作者:萧百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7 | 点击数:17690
 

  (二)从文脉修补到地域振兴

  以上所述,即是在掌握到地域文化地景异质性的前提下,藉由语境编织以进行地域营造的规划设计实践方法。这是一种以文脉修复为建筑实践哲学的方法,诚如笔者在石碇小镇等营造经验所示,其主要目的既在回复过往被现代化所日益掩灭的地域空间文脉,同时,也在赋予这些文脉以肆应未来的创造性空间意义。必须指出的是,如此作为显然将是地域振兴的重要基础,毕竟,当前海峡两岸的相关地域在资本主义掠夺式发展所肇致之空间平庸化状况下,其实普遍面临了社会不均衡发展、产业日渐流失、文化认同不再等复杂危机,而亟待在空间层次藉由空间文脉的修补以寻回日益消失的地域性魅力,以便进一步藉由相关社会、旅游等计划以面临挑战,并重起地域再造的生机。而此,其实是吾人在当前亟欲跨领域催生“历史地理建筑学”以贯穿理论与实践的关键初衷!

  四、空间结构图的知识论及方法论角色

  吾人在前文已简略叙述了历史地理建筑学所当可能的理论视野、实践方法与远景。而在此一连结、贯穿了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生产及应用过程中,笔者愿意特别介绍“空间结构图”作为认识途径及操作方法的积极性角色。这是一种参考、承传了传统中国山水地舆绘画的方法,立基于身体主体经验,凭藉多视角图绘而对纠结在历史社会脉络中之地域环境空间结构进行总体再现的图绘方法,目的在于打破文艺复兴以降诸如透视、平面等建筑图绘讲究科学性、主张精准却反而落入了涂销主体经验与社会意义之弊病[15]。事实上,正因此一图绘方式着重以身体经验对“局部”物色进行体验式的再现,故而可以具有对于地域空间异质品质的细腻描述;同时,其亦藉由“多视角”之组构方式而再现了不同局部间在特定历史社会脉络下的“关系”,是以亦容易拥有对于地域总体结构关系的掌握。这是笔者在多年教学间与徐裕健、施长安等同事切磋所得的成果,由于其系在一再对既有田调等资料研判后经过不断地组织、重绘所逐渐成形的图绘,因而具有着在知识论上协助研究者具体认知、掌握地域性的积极功能;而其一旦成形后,除了具有传递资讯的功效外,尚有作为远景发想、乃至修补式规划设计参考的作用。例见图3–6。

  五、代结论:区域研究及其实践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鉴借、改造了晚近空间研究的成果,笔者阐述了作为历史与社会汇聚之地理现实的“地域性”的具体内涵,不仅论述了其作为“空间伪正文”辩证在“异质部分”与“意义镜像”间的总体特质,并说明了其将以“文化地景”之方式呈显自身的状况,以便催生历史地理建筑学,俾便能跨学域、综合性、总体性地掌握属于地方的学问,并作为地方营造规划设计等实践参考的坚实基础。

  之所以如此,其实缘系了笔者对于海峡两岸当前地域发展窘状的反省。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现代性发展,虽为两岸带来了经济成长的果实,但两岸对于西方现代性成就针对物质文明的偏食性移植,却让己身逐渐陷入了环境平庸发展的窘状。事实上,许多地方在引进西方事物时,大都只能看到西方中心国家在资本经济支撑下以物质为主的表面成就,而看不到其着重文化追求的精髓,更忽略了现代性本身所具有的“反身性(reflexibility)”。故而,经常西方中心区域的价值观已在改变,各个地方却还在踵继着前此其所立下的逻辑。这种状况,愈乡下、愈与国际资讯脱节的地方愈形严重。吊诡的是,这对边陲地方的竞争力绝对是莫大的限制,特别是在进入后工业社会之际。

  故而,以地域性为内核之历史地理建筑学的提倡,就现时而言是深具意义的。藉由这类跨学域、综合性之“区域研究”所带来的视野,每处地域藉由文化地景所展露的深度意义内涵方可被深度挖掘,并有机会藉由修补式的规划设计方法而被重新唤回,并启动地方的意义发展。在此状况下,海峡两岸的许多地域将有机会成为一处处充满异质魅力的异质地方,其不仅可作为资本主义异化发展下的人性抵抗性基地,甚至可进一步催动海峡两岸整体朝向理想社会的历史发展。

  参考文献

  [1]萧百兴。准后现代炫光城市的心灵反归:论文化地域研究对突破全球化消费城市困境的可能实践意涵[C] //杨鸿勋,柳肃。历史城市和历史建筑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09-223.
  [2] Diani M, Ingraham C. Introduction – Edifying Project: Restructuring Architectural Theory [C] // Diani M, Ingraham C. Restructuring Architectural Theory.Evanston,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本文刊于《温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图表和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上一条: ·[郑杭生 陆益龙]把握交融趋势,推进学科发展
下一条: ·[韩雷]文艺民俗学的困境及出路
   相关链接
·[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周雨童]诗意空间·地域色彩·传承发展·[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
·[蔡磊]自我与他者:新媒体中武汉女人地域性格的呈现·[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
·[王丽清]论安徒生童话中景物描写的意义·[孙正国]神话资源的雕塑呈现与公共空间化研究
·[岗措]藏族传统节日的地域性特点·[张举文]从刘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象看民俗认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
·【讲座预告】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累积性、地域性(北大,2018年4月13日周五15:00)·[程瑶]地域性与传说的当代传承
·[张皋鹏]羌族妇女传统服饰地域性差异研究·[万建中]民俗志写作的缺陷与应有的追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