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宫哲兵 宫步坦]中国南方女性的奇风异俗及成因新探
  作者:宫哲兵 宫步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25474
 

  
  六 成因探讨
  
  (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残余吗?
  自从西方关于母系社会的理论传人中国以后,中国南方许多奇特的婚恋文化和女性习俗,就统统被戴上“母系社会的残余”这样一顶帽子。比如云南摩梭人的走婚、纳西族的抗婚殉情、广东汉族自梳女的独身不嫁、福建惠安女的不落夫家、土家族等许多南方民族的哭嫁、湖南妇女的女书绝唱等等,都是这样。这些千篇一律的解释,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引起许多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感。
  摩梭人自己认为走婚是一种相对先进的婚姻制度,并非原始社会母系制度的残余,对于宣传这种观点的学者非常反感。他们说:难道我们民族的文化至今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吗?还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吗?有的学者认为,湖南江永女书文字的产生,也与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有关。而我们认为,女书产生于明末清初,是与近代女权运动相呼应的。
  笔者也认为,今天的文化民俗现象,不用今天的经济文化加以解释,而用六千多年之前的母系制度加以解释,恐怕有舍近求远、厚古薄今的嫌疑。
  
  (二)儒与非儒文化的冲突
  为了克服理论上的困境,笔者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即儒与非儒婚恋文化的冲突理论。儒教的婚恋文化以男尊女卑、夫为妻纲、恋爱不能自主、婚后从父居等为主要内容。儒家要求女人永远服从,未婚服从父母,婚后服从丈夫,丈夫死后服从儿子。这种男尊女卑的文化,在南方推行有一定困难,因为南方各民族的女性历来在社会、家庭中有重要地位。他们或积极地反抗,或消积地对抗,顽强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产生于中原的儒教文化在宋明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它开始深入到村村户户。它在南方的传播曾受到非儒文化的抵制和反抗,于是产生了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抵制的文化。中原地区的男女婚恋几乎完全由父母包办,南方民族却坚持着在歌舞狂欢中自由恋爱的传统。中原地区实行婚后从夫居,从父居,南方民族却要实行招夫上门,从妻居。福建惠安女不落夫家的习俗,云南摩梭女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广东顺德自梳女的独身并聚居于姑婆屋的习俗,都反映了南方女性要独立、争自由的精神。云南纳西族姑娘为自由的爱情而殉情,广东金兰会的女子为抗婚而集体自杀,湖北土家族的女子哭嫁哭得死去活来,这些习俗反映了南方女子刚烈、不屈服的坚强意志。这些奇风异俗都是文化征服与反征服留下的畸变物、沉淀物、残存物,而不能千篇一律地用“母系社会的残余”一言而概之。
  
  (三)女性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
  文化原因固然重要,但是比文化原因更重要的是经济原因。南方某些地区的女人为什么有重要的地位呢?是经济因素。南方民族的女性大多不裹脚,他们比男性更多地承担了农业生产,古书称“女劳男逸”。她们聚于墟市,善于做买卖,古书称“女人为市”,今天在广西全州还存在着“女圩”。她们既然是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经济流通的主要承担者,当然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摩梭人说,走婚起源于经济原因。古代摩梭王曾对摩梭人收婚姻税,结婚之日就要交钱交物,弄得新郎与新娘一贫如洗甚至于欠债过日。后来,摩梭人就不结婚,反抗这种非人道的制度。自梳女的发生也与经济有关。近代西方国家在广东沿海地区建工厂,招了不少女工。这些女工有了自己的钱,大家集资建了自己居住的房屋,从此宣布终生不婚。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她们是很难自立的。

 

(原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跃 刘娴贤]论怒族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
下一条: ·[梅联华]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讲解词
   相关链接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王静]闽东生育文化中的“身体在场”
·[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
·[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李梦]从神女到女神:中国女性神灵的变相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康丽]从性别麻烦到范式变革:中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杨洋]以女性身体为载体的创作:基于《山海经》异兽造型美妆短视频的分析
·[邵晨宁]古代“麻风女型故事”的形成及其意义·[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
·[胡佩佩]从生育习俗中看农村女性身体的建构·[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