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宫哲兵 宫步坦]中国南方女性的奇风异俗及成因新探
  作者:宫哲兵 宫步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25452
 

  
  三 婚姻家庭习俗:走婚、招夫等
  
  (一)走婚
  上面介绍的不落夫家,其实只是婚后未生孩子前不住夫家,并不是完全的不落夫家,严格地说是名不副实。有没有完全的不落夫家呢?有,云南省泸沽湖的摩梭人走婚就是一例。解放初期,摩梭人被划为纳西族,他们不认同,长期要求更改,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法案,确认为独立的摩梭人。
  摩梭人实行走婚制,走婚也称阿注婚,阿注原系普米族语,意为朋友,走婚男女互相称对方为阿注。走婚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各住各家。男子晚上去女家同睡,第二天凌晨又返回自己的母家生产生活。双方不组织家庭,没有经济问题。所生子女归女方,男人亦不承担抚养责任。
  成年男人仍居住在母系大家庭之中,他要承担一定的抚养姐妹子女的责任。母系家庭是一个独立的生产、消费和负担封建劳役及贡赋的单位。一般有三四代人,世系按母系算,财产按母系继承,一家之长通常是辈分高的女人,舅舅协助管理并负责外交。建立阿注走婚关系完全在自愿和相爱基础上, 不受年龄、辈分、等级、民族的限制,不举行结婚仪式,分手也很容易。平均每人一生结交阿注六七人,少数人多达几十人或上百人。
  过去学者们一般认为走婚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当地上层人士(县长、知识分子)极为反感。他们认为走婚是建立在自由恋爱基础上的,没有财产纠纷、离婚纠纷和嫉妒、偷情等纠纷,身心健康,犯罪率低,比汉族过去的包办婚进步,也比当前的一夫一妻制先进。
  香港亚洲性学会主席吴敏伦著文说,人类的下一个婚姻形态是走婚,它将取代现在徒有其名的一夫一妻制,摩梭人的文化将对下个世纪的婚制发生重要影响。欧美不少人长期定居泸沽湖,参加走婚,据说有的已有混血后代。也有摩梭姑娘大胆地闯进了美国社会,在那里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征服了不少美国男人。
  
  (二)抢婚
  中国南方民族多抢婚之俗,但从本质上看属于私奔。因为策划抢婚者往往是女性,而非男性。如云南阿昌族的“作涅撒路”,就是这样。女儿爱上了小伙子,但父母不同意。小伙子就约几个朋友,抢走这个姑娘,藏到别人家里。然后再请媒人备礼去女方家,表达爱意,商定婚期。既然生米已成熟饭,父母一般都会答应的。
  又如壮族的“卷伴婚”,名为抢婚,实为逃婚。男女相爱之后,若女方父母不同意,会出现蒙骗式抢婚。有一天,女儿盛装出门,会被男友一群人一拥而走,不知去向。女儿被抢之前,要将男方的聘书和聘礼悄悄放在父母的床上。
  彝族有一种抢婚虽是假的,但不是私奔,而是一种仪式,过程非常有趣。男方迎亲队伍一进女方村子,即遭到凉水猛泼,全身湿透。继而脸上被女方亲友乱抹锅灰,又黑又脏。第二天,双方大力士比赛摔跤时,在混乱中男方人抢走新娘,新娘要假装哭叫。晚上入洞房后,新娘要在床上大力反抗,若第二天新郎脸上或手上有抓伤,才是今后婚姻美满的象征。
  
  (三)招夫
  中原地区汉族正宗的婚居模式是从夫居,这也是儒家礼教的重要内容。女子嫁到夫家,与丈夫及其父母一起住,遵守妇德,家庭地位低下。不落夫家可视为妇女的反抗,推迟了去夫家做小媳妇的时间。走婚使妇女取得了比较平等的地位,各住各家,男方去女家过夜多一些。招夫是妇女更大的胜利,实行了从妻居,男方上门“嫁”到女家,又称入赘。
  严格的入赘,新郎到女方家要改为女方的姓,有财产继承权,孩子跟母亲姓。有的新郎不改姓,所生子女第一个跟女方姓,第二个跟男方姓,依次下去。有些实行招夫的民族,家有男儿嫁出去,家有女儿招郎进来,结果形成重女轻男之俗。招夫是南方各民族最普遍的习俗之一,如瑶、畲、苗、壮、侗、黎、彝、高山、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几乎都实行入赘婚。下面着重介绍瑶族。
  传说瑶族的祖先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此犬有功于皇帝,被招为驸马。这就是说,瑶族的历史就是从招夫开始的。龙犬与公主结婚后,因臣民讥笑,被送进一个四面高山,当中一个小平原,仅有一个石洞通外界的地方。夫妇俩初到没有房屋,就住在一个大溶洞里。这一对恩爱夫妻开荒种地,繁殖后代,共生下六男六女。皇帝听了高兴,赐十二个子女十二姓。为了保持十二姓,六个女儿必须招夫上门,丈夫改姓,子女随母,这就开了招夫改姓的先河。公主与龙犬的后裔发展到几千户的时候,此地命名千家峒,生活好富裕。元代时此地被官府发现,大兵围剿。瑶民把一个牛角锯成十二节,每姓保存一节,悲愤离去。头人们发誓,五百年后,子孙后裔不管天涯海角,一定打回千家峒团聚。
  瑶族流落南方,与汉人杂居。通过招夫,吸收了一些汉人人瑶,强化了瑶族的种族与文化。五六百年以后,各地瑶族掀起返回千家峒的运动。1831年湖南爆发赵金龙领导的瑶民起义,1941年广西爆发肖成朝领导的瑶民起义,都是为了杀回千家峒。赵金龙是十二姓瑶民的后裔,肖成朝的父亲是瑶女招夫的汉族上门女婿。
  早在秦始皇时代,南方已有招夫习俗。在中原生活的秦始皇极端看不惯招夫,规定用极刑处罚。在会稽山留下的刻石纪功碑上,就有相关文献记载。秦以来,强大的中原文化一直试图取缔这种婚俗,但它却顽强地坚持到现代。
  招夫不仅在中国盛行,外国也广泛存在。在保加利亚西部农村,男子以上门为荣,建立了“上门女婿协会”,并在每年四月第一个星期天过“上门女婿节”。届时游行的队伍人山人海,一辆汽车上坐着年轻姑娘,车身上的标语写着:“我们需要上门女婿。”另一辆汽车上坐着年轻小伙,车身上写着“我们是上门女婿候选人”。
  在中国,上门女婿与岳母的关系一般都比较好,而婆婆与媳妇的关系大多紧张。女子招夫上门,大多能够平等地对待丈夫。在有些国家,上门女婿就惨了。巴拿马一群岛上是母系社会,男人结婚后入赘女家,终日超负荷劳作,好像奴婢雇工一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跃 刘娴贤]论怒族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
下一条: ·[梅联华]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讲解词
   相关链接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王静]闽东生育文化中的“身体在场”
·[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
·[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李梦]从神女到女神:中国女性神灵的变相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康丽]从性别麻烦到范式变革:中国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杨洋]以女性身体为载体的创作:基于《山海经》异兽造型美妆短视频的分析
·[邵晨宁]古代“麻风女型故事”的形成及其意义·[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
·[胡佩佩]从生育习俗中看农村女性身体的建构·[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