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康保成]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
  作者:康保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3 | 点击数:18411
 
当然,我国文人素有心口不一、知行分离的特点,在学陶渊明归隐的问题上亦如此。正所谓:“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沽名钓誉者,把归隐当成了谋求官禄的终南捷径。而正直文人也往往徘徊在仕与隐之间,例如张养浩,他口口声声要在五柳庄“逍遥”下去,但后来却应诏赴陕西赈灾,操劳过渡,以身殉职。中国古代文人中的精英,莫过于此人了吧。[17]
最近读到金克木、缪越二先生论陶渊明的短文。金文从“悠然见南山”句讲到全诗的意境,又进而揭示出诗人的“真人不露相”,云:“从小的看这首诗讲的是闲暇,从大的看,陶渊明的闲暇中有不闲暇,也许是很不闲暇”,“他是身闲心不闲”,“不闲而闲是不得已,又矛盾又不矛盾”。缪文则联系晋宋背景,将“好读书不求甚解”释作是无可奈何地“假装糊涂”,又指出汉末以来文人屡遭屠戮,于是士人“改变风气”,“将愤慨激昂隐藏于淡泊冷峻之中”。[18]都很有眼光。进一步说,老庄、孔孟以来,文人隐居,基本上没有心甘情愿的。“南山四皓”与陶渊明,都是在弹奏“仕”与“隐”的双重变奏曲。大体淡泊的背后潜藏着牢骚与不平,这正是我国文人“外圆内方”集体人格的雏形。陶渊明,无疑已成为唐宋乃至以后文人立身处世的一个榜样。


 


注释:
[1]沈从文:《“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文物与艺术研究文集》第88-89页,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
[2]《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中华书局1993年版355页。
[3]本文所引陶渊明诗文,均以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为据。
[4]逯钦立:《关于陶渊明》,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附录一,中华书局1982年版,219页。
[5] 分别见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328335页;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85页。
[6]王瑶编《陶渊明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63页。
[7]引自《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36页。
[8]引自《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编296页。
[9]
[10]引自《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编296页。
[11]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
[12]此从宋王质《栗里谱》、吴仁杰《陶靖节年谱》,见许逸民校辑《陶渊明年谱》,中华书局1986年版。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亦持此说,见逯注《陶渊明集》附录,中华书局1972年版。
[13]袁行霈:《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后收入《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题未定草》,《鲁迅全集》第六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36页。
[15]引自《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编173页。
[16]引自《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上编182-181页。
[17]参拙文:《张养浩和他的散曲》,刊《文学论丛》第一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金克木:《诗疑妄测二则》,缪越:《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新释》,二文均刊于《中国文化》第5期,199112月。

本文原刊于《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1期春季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康保成]如何面对窦娥的悲剧
下一条: ·[康保成]元杂剧呼妻为“大嫂”与兄弟共妻古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