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23 | 点击数:13063
 

  从上述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工人阶级的歌谣的评价和恩格斯对农民政治歌谣乃至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阶段上人民大众的歌谣的评价是有所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也一样)从农民歌谣中看到的,是它们反映了农民群众“对于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全部观点”,甚至“偏见”,而在工人歌谣中则看到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的彻底的革命性和为自身及全人类解放而斗争的自觉性:“它反对私有制社会”。而这种阶级意识,就是在无产阶级尚未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尚未成为一种自觉的政治力量之前也是不可能有的。当然,这是与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有关的,因此马克思说,“西西里亚起义一开始就恰好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阶级起义结束时才做到的事,那就是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33]恩格斯对西西里亚织工的这次起义也不曾保持沉默。德国大诗人海涅的《西西里亚织工之歌》的写作,不可能不受到工人的诗歌的影响,恩格斯在巴黎读到他的诗,就在给《新道德世界》写的英文通讯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写道:“……我担心它(指海涅的这首政治诗——引者)在英国会被认为是侮辱宗教的。不管怎样……我只指出一点,那就是这首歌暗中针对着1813年普鲁士人的战斗叫嚣:‘国王和祖国与上帝同在!’……这首歌的德文原文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力的诗歌之一。”[34]

  马克思、恩格斯虽不是专门研究民间文艺或民族学的学者,但他们在民间文学领域中的学识的渊博和见解的卓越,实为任何专门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学者所钦羡。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甄别、选择他们所拥有的民间文学材料,使一堆杂乱无序的材料为阐述自己的论点服务。他们就其所接触到的材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基础。

  1962年5月29日

  (原载《草原》1963年第2期,呼和浩特;收入作者《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文学理论建设丛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

  [1]这本纪念册中的民歌,一部分已译成中文,见《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见《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129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

  [3]《啊,斯特拉斯堡!》的全文,见《马克思恩格斯收集的民歌》一书。

  [4]弗·库格曼《伟大的马克思的二三事》,见《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327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

  [5]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见《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关于恩格斯青年时代研究《吉格甫里德》故事的情况,可参阅江绍原先生《恩格斯论德国民间传说中的英雄龙鳞胜和》一文,《民间文学》1961年九月号。

  [6]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思想体系》,见《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第一卷,第13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

  [7]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第一卷第204—20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见上引书,第207页。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2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10]同上引书,第54页。

  [11]同上引书,第59页。

  [12]同上引书,第136页。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有些学者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给神话所下的定义,只把神话了解为对自然(狭隘的)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而忽略了这里所说的“自然”,也包括社会形态在内。

  [1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11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15]以上引文均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114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16]《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4卷第40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

  [17]恩格斯《吉格甫里德的故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第1版第2卷第65页,1931年,莫斯科。

  [18]转引自【苏联】伊瓦肖娃《十九世纪外国文学史》第1册第38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62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4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十九世纪俄国古典作家的民间文学观概述
下一条: ·[高有鹏]民间文学学科的现代传统——歌谣研究者的民众立场与国家意识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