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马克思恩格斯与民间文学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23 | 点击数:13064
 

  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在评价民间故事书的同时,提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标准:凡是优秀的民间故事,必须具有“丰富的诗的内容、极有风趣的机智、十分纯洁的心地”,“具有健康的、正直的德国精神”,此外,还“应符合自己的时代”的要求——争取自由的斗争、对贵族压迫的反抗,同虔信主义、禁欲主义残余的斗争。恩格斯愤慨地反对把往昔理想化、反对德国浪漫派和神话学派对古代残留物的迷醉,明确地提出在整理和改写民间故事书的时候,首先要遵循其思想倾向,而又不损害其艺术价值,要用严格的历史批判的精神一一进行检验,把杂有迷信的污秽和不合时代要求的东西加以摒弃。

  在另一篇《吉格甫里德的故乡》的文章中,恩格斯对英雄人物的魅力作了心理的分析:“吉格甫里德的传说中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的是什么?不是故事本身,不是卑鄙无耻的叛变行为……而是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意义。吉格甫里德是德国青年的代表……我们都感觉到那种对功勋的渴求,那种对传统的背叛,这些传统被吉格甫里德撵出了他父亲的城堡;我们必须彻底反对在新事物面前的无休止的动摇、庸俗的胆怯,我们要跃进到自由世界的疆域,我们要忘掉无穷的忧虑,力争生活的桂冠——功勋。”[17]

  他们不仅注意到民间故事的思想意义,从而向它们提出了思想方面的要求,他们还看到了民间故事的民族性、地域性及其不可复现的美。正如他们在评论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时所指出的:“自从我熟悉德国北部草原以后,我才真正懂得了格林童话。几乎在所有的这些童话里,都可以看出它们产生在这种地方的痕迹,这地方一到夜晚就看不见人的生活,而人民幻想所创造的那些令人畏惧的无定形的作品,就在这些地方孕育出来,这地方之荒凉就是在白天里也会叫人害怕的。这些作品体现了草原上孤独的居民在这样风号雨啸的夜里,在祖国的土地上散步或从高楼上眺望一片荒凉的景象事心中所起的情绪。那时候从幼小就留下来的关于草原风雨的印象,就浮现在他的面前,就采取了这些童话的形式。”恩格斯在这里特别强调地指出了这些童话的“地方的痕迹”,倘若“在莱茵或是西瓦比亚地带”,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作品。[18]任何民族的民间故事之所以创造出那么多为本民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以及具有那样独有的民族特点和引人的艺术感染力,是与该民族、该地区所孕育的人民的幻想紧密联系着的。人民的创造力就在这样的丰饶的土地上酝酿和培育起来。恩格斯的这一论点,与民间文艺学中的外来学派的观点恰是针锋相对,后者否定民间故事的创作的个性和民族特点,从而否定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把民间故事的发展归结为“外借”、流传和“国际渗透性”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期文章和信札中运用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中的形象和引文,借以发挥自己的论点。可以看出,他们除了把民间文学作为认识历史的重要资料而外,还将其作为组织群众和唤醒群众的工具,即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

  恩格斯对一支小小的丹麦民歌《提德曼老爷》颇感兴趣,并于1862年6月4日在写给卡尔·济贝尔的信中说道:“好像我在巴门同你谈过一支短小的丹麦民歌,它是我在一本《英雄诗歌集》中看到的,现在专门为你译成德文诗。”[19]1865年1月27日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又谈到这支民歌:“我给这些家伙(指《社会民主党人报》——引者)寄去了一首短短的关于提德曼的丹麦民歌,提德曼由于向农民征收新税,被一位老人在司法会议上打死。”[20]恩格斯在阐述报刊应当登载这支民歌的理由时说:“这种行动是革命的,根本不应该惩罚,而且它首先反对的是封建贵族,这也是报纸应无条件反对的。”[21]从后来1885年5月15日给海尔曼·施留特尔的信里我们知道:“在外国的诗歌中,我只知道那支绝妙的古代丹麦民歌《提德曼老爷》,……刊登在柏林《社会民主党人报》上。”[22]恩格斯喜爱这支民歌当然并非完全因为它是“反对封建贵族的”,而且还因为它有“自然地、引人欢乐的调子”,是一支“最生动的民歌”。恩格斯在文章和信札中还借用了许多政治讽刺民歌,用以说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讽刺统治者和他的论敌。在1886年4月12日给倍倍儿的信和《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中,曾两次提到在1848年革命时期还流行着的十六世纪以来的两支“最好的政治民歌”,一支是关于市长切布的歌子,一支是关于德罗斯特·菲舍林男爵夫人的歌子。他指出,这两首歌子的“叛乱精神”,在当时的普鲁士自由主义者,特别是莱茵省的自由主义者中间“简直使一些老年人震惊”。[23]

  恩格斯在1856年2月7日致马克思的信中,满意地谈到一支反对路易·波拿巴的歌子,他很巧妙地说,巴黎的学生们当路易·波拿巴同他的妻子到奥狄翁(Odén)剧院看戏的时候,当着他的面唱这支《弗兰·布瓦西先生》的歌子,把他喻为一个“小小的芥子商”。巴黎的工人们也唱,但遭到了警察们的禁止。[24]在给泰奥多尔·库诺的信里谈到伏柏塔尔的空虚和沉闷笼罩着杜塞尔多夫,德国显得死气沉沉的时候,说:“总有一天,我们将驱散空虚和烦闷”,并引用了一支意大利40年代流行的歌子:“如今,如今,永远是如今,如果我们如今开怀畅饮,那我们当即就把钱付清!”恩格斯在歌子的后面紧接着补充了一句:“但是,为畅饮付钱的,应当是资产者。”[25]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十九世纪俄国古典作家的民间文学观概述
下一条: ·[高有鹏]民间文学学科的现代传统——歌谣研究者的民众立场与国家意识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